他人的真气,虽然取来容易。可终究,少了一份我自修来的底蕴。颇有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味在其中!”
他独自一人,在居室之中,静坐入定。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
赵秋静心入定,修起九阴真经来,他在射雕英雄传世界之时,便已精修此功,此时复练,正是得心应手!进境神速!
十数日,几缕九阴真气,便在他的体内诞生。
随后,赵秋弃九阴真经不练,又开始修练九阳神功。
“……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通。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方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这九阳神功,赵秋虽然在射雕英雄传世界之时,便已得之,但并未来得及修练。
这神功,本是斗酒僧所创。那斗酒僧,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九阴真经一观,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妙奥妙,但真经一味推崇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他在四卷《楞枷经》的行缝中,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自觉比之一味纯阴的九阴真经,更有阴阳调和、刚柔互济的中和之道。
不过,这九阳神功终究带一个“阳”字,更何况,前缀之中,还有一个“九”字,九为数之极,可谓至阳的神功。
即便阳中有阴,却以阳为主,所修出之真气内力,亦偏阳刚多一些。
赵秋所学驳杂,相应的见识,也较为广博,他依经苦修,一月之后,第一缕九阳真气,终于在他的体内诞生。
这一缕九阳真气生出后,赵秋心知这一缕真气阳刚勇猛,与九阴真气偏于阴柔有所不同,担心二种不同的真气之间,互相攻伐。
遂以从吸星**中领悟出的隐藏异种真气的秘术,将九阴、九阳二种真气,分散于不同的穴道之中,避免二者相碰。
再勤修月余后,又修出了数缕九阳真气。
他体内的九阴、九阳真气,已大致相当。
这会儿,他从穴道之中,放出这二种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