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人中,赵匡胤是最渴求政绩的。
赵匡胤此番南下,郭荣没有给他安排什么好差遣,围寿州没他的份,打扬州也没他的份,只是领着五千铁骑军击败了皇甫晖,拿下了清流关和滁州城。
皇甫晖一把老骨头了,还是中原降将,手下几千杂牌州军,击败他,算不上什么大功。
滁州城,一座周长不过七里的蕞尔城,拿下它,也算不上多少功绩,韩令坤攻下的扬州城,周长可足有三十三里,算面积,一座扬州城抵得上二十几座滁州城。
既然武功不显,那赵匡胤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点文治。
知州马崇祚并不出声,而是扭头看了眼李延庆。
在三人中,马崇祚是最不在意政绩的,他都六十好几的人了,处于告老还乡的边缘,再多政绩也没法升官,但也不会拒绝送到手的政绩。
毕竟功绩能够荫补后代,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退休待遇和去世的规制。
这时候官员告老还乡,一般会官升一到三级,并获得对应的薪俸,升多少级,取决于官员告老前立下多少功绩。
而官员去世之后,朝廷还会追赠官阶,这与官员生前立下的功绩息息相关。
这两项待遇,决定了马崇祚往后人生的生活水平,以及身后名誉,他还是想追求一番的。
李延庆低声咳了咳,徐徐道:“下官以为,昨日马知州的那个法子,就很好。”
“马知州的法子?”赵匡胤面露疑惑,问道:“你的可是伪造账簿?”
李延庆回道:“是,却不完全是。”
赵匡胤脸上疑惑更甚:“可你昨日不是不认可马知州的法子么?而且咱们滁州人手短缺,短时间内难以伪造账簿,那窦仪也确实为官老成,极难蒙骗。”
马崇祚也歪着头,饶有兴致地看着李延庆,仿佛在:你到底卖的什么关子?
李延庆嘴角微微一笑:“将账簿誊抄一份后好生保存,然后将原本的账簿烧掉,窦侍郎来了,就借口账簿早已随着州衙被皇甫晖烧毁,府库里的钱粮搬走咱们需要的部分,剩下的就留给窦侍郎。”
“将账簿烧了?”赵匡胤轻轻一愣:“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李延庆语气笃定。
赵匡胤闻言陷入沉思:确实,烧掉账簿,就无需伪造账簿,人手短缺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但是烧掉账簿,真的能蒙骗窦仪吗?
马崇祚替赵匡胤提出了疑问:“李推官,照你昨日所言,这窦侍郎可绝非等闲之辈,这么简单的伎俩,当真能骗过他?”
“窦侍郎此人虽然为官多载,而且行峻言厉极难对付,但他却有一个最要命的缺陷。”李延庆从袖中取出一张纸片,摆到桌上:“那就是他从未任过有关财务的差遣。”
赵匡胤连忙拿起纸片,仔细看过,点头附和:“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