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奋斗在五代末> 第八十一章 甚合朕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一章 甚合朕意(1 / 4)

除了领土与臣民的丧失外,郭荣更不能接受的,是威望和声誉的损失。

自登基以来,郭荣无论干什么都是顺风顺水,威望和声誉自然而然水涨船高。

朝堂上下无不膺服,举国内外无不顺从。

本来,淮南之战将成为郭荣彻底掌控朝堂与军队的一次良机。

若是一举拿下淮南,郭荣便可携威势一举将李重进与张永德等人扫出禁军,将先帝郭威时代遗留的武将一扫而空。

可现在呢,刚攻占的淮南七州已经丢掉了淮西两州,余下五州也是岌岌可危,若不果断撤军,驻守淮东的四万大军就有被断后包围的风险。

现在的周朝,承担不了四万精锐的损失,就寿州城下损伤的那四五千禁军,都令郭荣心疼了整整一个月。

而且攻占淮南,还拥有极大的政治意义。

郭荣需要这一场大胜,来震慑收拢天下节度使,特别是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以及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

李彝殷乃是西北党项族的头领,其势力范围是以夏州(陕西榆林附近)为中心的定难五州,横亘西北。

李家本姓拓跋,唐末时助唐僖宗剿灭黄巢起义,受封定难五州并获姓李氏,如今已占据定难军长达七十余年,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五代第二朝后唐时,朝廷曾出兵想平灭定难军,却在夏州城下全军覆没。

自那以后,中原王朝便与定难军维持着一种微妙的默契:定难军名义上归属朝廷,朝廷给李家封赏官爵,李家在定难五州享有一切权力,朝廷对定难军内部不做任何干涉。

可这一默契随着先帝郭威起兵造反而终结。

郭威入主开封,建立周朝,后汉留守河东的宗室不服周朝,自立北汉,自诩是后汉正统,中原出现了两个对立政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