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道又有两州刺史恶疾暴毙,需要朝廷尽快择员补缺。万州海盗沿海寇掠,广州上奏请示是否需要派兵剿定。临邑国废其国主,新主遣使抵达交州,并贡大象与昆仑奴等诸方物,安南都护府请示是否要接纳使员入京。
大事小情,内外皆有,有国中地方上的闹乱,有藩属王统的更迭,有官员的生老病死,有小民的水火灾害。而这些事情只要摆在了皇帝的案头,他就要尽快的做出批复,并着有司执行。
哪怕并不需要事必躬亲,可哪怕仅仅只是诸事略观,也是千头万绪、让人头脑发炸。哪怕看似微小的事情,一旦忽略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应对的不够恰当,未来或许就会酿生出极为严重的后果。
普通人只看到皇帝锦衣玉食、三宫六院,一念生灭而关乎万众祸福的威赫。可是扒开表层向内看去,这特么就真的不是人干的活儿。
所以历史上大多以勤政著称的皇帝,多半是活不长。也有许多帝王,开始的时候英明神武、干劲十足,但几年、十几年之后,往往就懈怠下来,运气好的还能凑合下去,运气不好那就是家国大乱、晚节不保的下场。
惰性是人生来就有的本能,用刘皇叔的话说那就是,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当然,眼下的李潼是既没到他的倦怠期,也还远未达到躺在功劳簿上纵情享受的地步,所以这样的生活也就只得继续下去。清早刚被妙龄少女强撩逼婚,来没来得及细细回味一番,转头就投入到繁杂的事务中,女人只是他走向伟大的绊脚石啊!
经过了小半个时辰的按摩,李潼自觉筋骨舒服了一些,看着那须发灰白的按摩师领赏谢恩后健步行出,他若有所思的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才又对乐高说道:“着令殿中省在中殿庑舍常备几员女伎师,年轻些的。”
乐高闻言后忙不迭点头应是,并抽出贴身的小本子快速记录下来。而在见到殿左起居郎也在提笔缓书的时候,李潼忙不迭又加了一句:“姿容不需出色,中人即可,但要年轻力健。太医署供职伎师多年高,手艺虽然精熟,但筋骨毕竟见衰,听其浊息频喘,朕亦不忍强使他更作着力。”
日常在殿凡所言行,都要被人记录下来,这也让人很不爽。普通人内向些的,走路上看到几个老太太凑一起瞅着他窃窃私语、走路都要顺拐,皇帝的一举一动却都要被记录下来、流传后世,供无数后人臧否议论,这给人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实在是不小。
但不爽也只能憋着,他太爷爷李世民因为起居注的事都快被后世黑出了翔,他也实在不好将这些起居郎们逐出殿去,只能自己言行谨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