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如今,康宁在海外已有大小矿十余座金银矿,仅银每年便出产近两万斤,这甚至快超过朝廷在湖南所设银监的收入了。
而对于许多金银矿收获,康宁都是瞒着的,大部分采掘所得,都被他藏起来,不敢暴露,实在是太多了,让人害怕,即便是康大官人,也有种小儿持金过闹市的感觉。
不过,这也快瞒不住了,在海外搞开矿生意的人并不少,同行人即便一时摸不清楚,也能有所估计,至少能够一采数年乃至上十年的矿,价值绝对不小。
同时,在高丽、日本这样金银盛产的地方,康宁也有涉足,当然,这就需要和两国的权贵阶层合作,在其中过道手,赚个
“手续费”,康家遍布五湖四海的商队,在贸易流通上的优势实在不小。
不管是眼光卓绝,还是运气使然,几十年下来,康宁始终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即便有所坎坷波折,最终总能跨过。
如今的康宁,也能算是功成名就了。论名气,四海扬名,几十年的
“传奇生涯”,让他为天下商贾引为榜样;论财富,不说富可敌国,腰缠数百万贯是一定的;论影响,若把海外的土着奴隶算上,十万人指着康大官人吃饭;论地位,大汉的权贵之家,大多是能作为座上宾登门拜见的,连太子殿下都亲自接见过,听他讲述海外拓殖的经历与收获......人生已是如此辉煌,但康宁仍不满足,钱财名气都有了,而且很多,但也正因为铜臭味太重,也使得他饱受非议与鄙视,虽然他自己也清楚,很多针对的来源只是因为眼红嫉妒。
但是,越缺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在大汉,显然不是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这是一个等级分明近乎严苛的社会,虽被称呼为
“康大官人”,但没有功名在身,本质上仍旧是一个布衣平民。商贾在这些年,社会地位是有所提升的,但依旧有限,在不少读书人眼中,还是不如那些手工业者与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