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训以下第一人,就是赵匡胤,经过平蜀一战,赵匡胤的气势更加强大了。但在刘承祐面前,还是收敛着,一举一动都偷着股“忠臣良将,国之英才”的气质。
刘承祐的语气倒是十分感慨,动情地道::“卿调度有方,指挥若素,东路大军,连破敌垒,如摧朽木,长驱直入,急抵成都,有如天兵,迫孟氏投诚。全下川蜀,卿有大功。
悖逆之徒谋叛,不臣之贼作乱,都率兵马,忍寒冒风,戡乱除恶,还民安治,卿有力焉。”
“陛下过誉了,平蜀戡乱,皆是陛下长鞭所向,公卿运筹,向公总调,将士用命,臣只为本分职守,焉敢厚颜以承功勋!”赵匡胤的情商,显然也不下于向训,面对皇帝盛赞,也不敢当之。
不知觉间,大汉的帅们,似乎都变得谦恭有礼,居功而不自傲,知进退,识时务。
这样的情况,刘承祐自然是满意的,不过对赵匡胤,语气依旧沉重,甚至双手持杯对饮,然后严肃道:“朕心怀愧者,乃赵广阳公辞世之时,卿犹在蜀平乱,未能让你见得終颜……”
事实上,这个时代,对于当官为将的人而言,因公事而远离父母,不能送终,乃是很寻常的事,许多人都是死后而奉孝致哀守丧。
就如当初的景范公,老父死,方泣泪辞官,匆匆东返,料理后事。
但此时,刘承祐以赵弘殷之死来表示愧疚之情,好像多对不住赵匡胤的样子,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施恩彰德。
而赵匡胤闻之,也是面带动容,双目微红。赵弘殷对赵匡胤成长的影响很大,他与父亲之间的感情也十分深厚,皇帝这样的态度,自然令他感动。
只见他一口饮尽,而后拜倒,比起方才的套话,明显真诚许多,道:“臣父子二人,深享君遇,饱受国恩,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卿请起!”刘承祐十分感动地,亲自把他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