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吃大亏了。
如果不是他意识到了西南大患,他也不会同意停战,接受朝廷封赏的王爵,成为了大汉朝下的一个诸侯国王。
在这个时代,天意高于一切,哪怕是袁绍,对天意都有几分的恐惧,西南传来的所谓神迹,让他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的明国有隐隐一统天下之势。
单单是河北,未必能和明国一较高低,若是再给明国几年的发展,恐怕天下都是明国了。
所以他答应下来了,哪怕明知道吃了亏,他也必须要答应下来了,先灭明国,在决战天下的提议。
但是不代表他和中原就能和和气气。
他和曹操之间的争锋,一直都在。
南阳战场是曹操的。
而关中战场,是他袁绍了。
一场神迹,多多少少把牧景神化了一些,特别是这个时代的人,能被张角这样的神棍给忽悠了,自然也会对牧景这样的神迹所印象。
包括曹操和袁绍,在他们的心中,或许牧景既有天意瞩目,就代表他身上有气运加身,所以想要承天之运,就是截掉牧景身上的气运。
第一点,就是要灭了明国,亲自击败牧景。
王不见王。
王若见王,必死其一。
这就是乱世之争。
当今五大诸侯,江东不说了,没开战就已经被达产了,而刘备那厮,坐镇幽燕,虽有强兵,但是绝不敢亲自南下。
不然的话,那就不是他在图谋并州,而是要担心,自己会不会突然出兵把他直接给拦腰斩断了,困死在关中,所以刘备希望不大。
唯有袁绍和曹操。
曹操若能击溃南阳战场,斩牧景而浴血,必有大势所加持,日后取汉而代之,并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而自己,若能击溃关中战场,长驱直入,南下巴蜀,直捣黄龙,破明国之都,这天下大势,就是属意自己的。
别看这愚昧。
这在这个年代,人都是愚昧的,包括读的圣贤书的人,没有科学知识,没办法解析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出的天意之外,找不出第二个理由。
自然而然的敬天。
要不然,也不会因为一场烟花,不惜放弃了决战,不惜放弃昔日恩恩怨怨,也要联手的斩了牧景,才罢休了。
所以对于袁绍而言,先声夺人,正自己的之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曹操已经掌朝廷,握大权,以朝廷之名征伐明国,自己如果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恐怕就会籍籍无名,不受天意之瞩目。
田丰闻言,沉思了一下,他叹了一口气,比较功利的他,更看重战场上的便利,而不是为了名声而放弃的优势。
自然也不太赞同袁绍这样的想法,可也不会绝对的反对。
他也对着天意,略有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