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必须要**住北境之地。
不过牧景称帝如此大事,军中大将最少要代表北境的将士们,返回渝都道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就在张辽召集众将准备挑选将领回去的时候,这时候从渝都日夜兼程,仅仅用了一日一夜的时间,就送到雒阳的密函,出现在了张辽的手中。
这让张辽改变了主意了。
这一次,北境昭明军团将会**任何人返回渝都,因为他们即将要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
防守和主动出兵是不一样的。
河东如今已经是幽州军占领了,明军出兵,视为挑衅,说不定会引发幽州主力和他们的大战。
牧景也拿不住北境的情况,他只是根据战略需求来要求,希望张辽拿下河东,至于怎么决定,他交给了张辽自己的决定。
张辽沉默了许久,戏志才不在,他能商量的人也就是的这群大将了,但是这些大将,一个个倒是将才,却非谋士,也就是黄劭,有点谋略之才,其他的如同的庞德,打仗可以,布局也可以,但是让他分析情况,半天蹦不出一个屁来了。
最后张辽和黄劭密谋良久,才决定了,还是主动出兵,因为探子发现,河东的明军主力,大部分在上党。
他们好像准备鲸吞并州。
这倒是大好机会,明军只要河东,河西上党这些属于并州的地域,明军半步也不会踏进去,这应该有商量的余地。
张辽开始整肃兵马,准备出兵......
............................................................
牧景称帝的消息,已经完全覆盖明国所有的疆域了,从南到被北,从东到西,但凡明国麾下子民,都知道这么一回事了。
自然也藏不住天下人,明国即将和汉朝割裂,这个消息,也如同风暴,席卷天下。
而在明国境内,士林的谈论,越发的激烈,已经不在局限西南巴蜀,开始席卷关中,荆襄。
关中几乎被打脸了,而且关中世家和明国格格不入,大部分投契中原朝廷,自然是反对了。
不过奇怪的是,明国治下,雍州的地方大儒,倒是**一个人上奏反对了,而是零星的一些大儒,选择了支持。
这一点,让明国很多读书人都意外,在他们看来,关中士林已经沦陷了,而功劳,自然是来自雍州总督。
雍州总督蒯良,当初可是刘表身边第一谋士,第一政务大臣,虽选错的人,最后差点**弄得家破人亡的地步,为了家族,很卑微的投靠了明国,被发配北疆,治理混乱的关中。
也就是如今的雍州。
明国正关中建立雍州,就是要彻底改变关中,其实这也是牧景对于蒯良的一个考验,而蒯良,并**让牧景失望。
金子到了哪里都是发光发亮的,他蒯良能力超群,一个关中,他倒是治理的妥妥帖帖的,最少乱子是摆平了,明面上是安稳下来了。
一个安稳的关中,对明国可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牧景属意蒯良进入了昭明阁,不是**道理了,蒯良的能力,蒯良已经没办法转变的立场,都是他最需求的。
............
关中安稳下来了,这代表牧景称帝在士林之中,已经打开了方便之门,剩下的西凉和西羌,先后有人上奏依附,问题不大了。
而交州方面,士燮亲自上奏,请求牧景称帝,他的奏本一上来,整个南面就**什么的可以阻挡的了。
那就剩下最难啃下来的骨头。
荆襄。
明国在荆襄推翻了昔日郡制度,建立了五州总督府,而且把新政的第一步直接放在荆襄,这是看准了当初荆襄被几乎打残之后的空隙。
所以这些*收获还是蛮好的,在荆襄已经建立的明国的威严,最少荆襄不少百姓,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明国人了。
但是荆襄太平下来之后,荆襄世家门阀也开始死灰复燃了,蔡家蒯家,当初都是支持刘表了,算是元气大伤,但是他们只是领头羊,下面不知道有多少世家门阀在摇摇摆不定的,一开始不敢伸头出来了,但是安稳之后,他们倒是敢伸出爪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