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各家派了账房汇在一处,整理出来,确认无误后,到时候再送还给夫人……”
说着,就指挥跟着来的婆子去抬那箱子账册。
丞相夫人会把账册大方的抬过来,就是打量着账册太多,这些夫人太太说不定不耐烦看,也就过去了。
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要把箱子抬走。
这怎么可以?
她们将账册抬走,又汇聚各家账房在一处整理账目,都是同行,谁还能看不出谁做的猫腻吗?
到时候什么事情都暴露在人前。
不是给韩家的名声雪上加霜吗?
丞相夫人气得恨不能生吃了这些人,痛骂一顿。
只是,她还是要忍着气,干干地笑了笑,
“这账目是何等重要的东西,拿走是不能的。”
“各位要看,也只能在我们府上看,否则,恕不奉陪。”
她本以为这些人会不甘心,再闹上几句,她就借势将事情传扬出去。
哪里有人上别人家要账册的,又不是官府抄家。
没想到,那几个上门的太太竟是干脆的拍拍手,从兜里拿出一把锁。
“确实也是,到底还是说不清楚,这样,咱们每人来一把锁,各自管着钥匙,明日带着各家的账房过来会帐。”
丞相夫人眼睁睁地看着各位夫人太太把手中大大小小的锁套到木箱子上。
锁套上去后,还有为太太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根铁链,也圈到了木箱子上。
这样,就算今日夜里丞相府想要在账册上动手脚也不可能了……
一切都弄好了,几位夫人太太才带着各自的女儿扬长而去,走前还不忘将那瓜果点心兜一点走。
这天,正是腊月二十八,朝廷年前封印的一天,这天同样也是大朝会。
文武百官,齐聚正德大殿,对这一年的事情做个总结,收尾。
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是朝廷官员整修的日子。
该过年过年,该走亲走亲。
正当皇帝准备宣布散朝,好去和皇后一起下棋悠闲的时候。
有人站出来弹劾韩丞相!
弹劾韩丞相欺诈,谋夺别人的家产。
这弹劾同钟家的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弹劾韩丞相的那个人,正是进京没多久,升了官的燕郡知府高守义。
这位高大人给各位朝官展示了一份契约书,正是阿琅在金凤楼里看的那份。
指控韩丞相伙同京兆府尹一起欺诈。
高守义对韩丞相的指控,让大殿内一片哗然。
如此一来,原本信了韩家在钟家一案中是无辜被牵连的那些人开始怀疑韩家是不是真的坐了什么丧天良之举。
毕竟,高守义才刚刚从外放官升为京官。
正是要好好的经营,以图更大前程的时候。
这个时候弹劾一国丞相,这可是自毁前程的事情啊。
以下告上,若不是真的,谁敢去干?
韩丞相面对这样的弹劾,也不打算坐以待毙。
毕竟,今日散朝后,高守义的弹劾,必然会传遍整个上京。
与其那样,不如先下手为强。
于是韩丞相提出对钟家一案进行公开审理,给钟家,也给韩家一个公道。
皇帝同意了韩丞相的所请,不但同意,还同意将韩家的案子进行公开审理。
让上京的百姓也能在衙门外头看到审案过程。
只是马上到了大年三十,朝廷封印到正月十五。
正好,这段时间给大理寺去将案子查个清楚。
韩丞相就是打的这个时间差,同时,公开审理,也确实是一个为韩家洗清污点的好办法。
毕竟人们都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到时,百姓们对这个案子必然是万分关注。
趁此机会,好好的运作一下,还能够让韩家更上一个台阶。
下了朝,韩丞相急匆匆的回家,他要亲自安排心腹去青州将有人的人证物证都带来上京。
一定要维护韩家百年积累的名声。
只是回到家中,他看到厅堂中那挂着各种锁的木箱子,再见妻子那阴沉的脸。
他知道,今日朝堂上的弹劾,还有今日上门的各家夫人太太,那都是有人做的阴谋。
就是要将韩家拖入泥地里。
韩丞相坐在椅子上,握着椅子扶手的手背青筋暴起。
叫了管事的,让他派人,一一去了今日来的那几位夫人太太的家中。
找的,当然是对方家中的男主人。
也不知道说了什么。
第二日,那些原本要带着账房来查账的夫人太太并没有上门来。
只不过,京中对于韩家的各种流言蜚语却没有停下来。
反而越演越烈。
大年三十很快就来临,京中大雪纷纷,宫中举办了踏雪宴,邀请京中皇亲国戚,高门勋贵入宫赴宴,与民同乐。
阿琅自然是要参加这个宴请的。
甚至在二十九那天就被皇后召进宫,跟着一同准备踏雪宴。
这日阿琅起了个大早,准备入宫去,马车才刚刚行到宫门口,就发生了一件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