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徐福到达倭国之后,便是自称“秦之徐福”。
不过也有将其称作徐君,只不过此事并未记载在天朝的正史中,仅仅只是一些民间传说与野史。
而倭国的史书更是无迹可寻,他们连自己的邪马台国这段历史都的在天朝的史书中求证,又怎能记下比此时还要早上好几百年的事情?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哪怕没有史书作为凭证,徐福这个人对于倭国的历史影响依旧极其深远,哪怕到了后世,倭国也还是留下了许多不同时期建造的秦徐福墓,只不过这些墓全都是假的,年代根本就对不上。
“徐福?”
听到这个名字,不论是献帝刘协还是在场众人自是耳熟能详,不过紧接着他们脸上的疑色便更重了几分。
“吴太史,恐怕不太对吧?”
一名官员当即提出了异议,据理力争道,“你好歹也是陛下特封的史官,便应知道徐福出海乃是在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这么算起来如果徐福现在还活着话,恐怕已经活了四百多岁,吴太史能够说出此话,有失身份还是小事,有辱国体可是要被他国使者耻笑的啊。”
这个时代文化虽然被士族垄断,但同时士族之间的文化氛围却又十分自由,为了一句古话辩论到拔剑相向的事情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因为在士族眼中,文化便是他们的骄傲与尊严,他们随时都必须为骄傲与尊严而战。
也是因此。
这个时代士族中的杠精也特别多,一旦有谁说出一些有辱文化的话,他们便会立刻辩驳,不分场合不顾身份据理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