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双方不断加码,面前的战团,已经有五万人以上,构成了一条宽度超过十五里的战线。
在这一条战线上,宋军在奋力厮杀,金人却也没有迟疑。
韩常失去了一只眼睛,脑袋嗡嗡作响,血染铠甲,剩下的一只眼睛,视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却是不愿意退后,还在大呼喊杀,没有半分退意。
他们是燕云汉人出身,阴差阳错,被一个沙陀人卖给了契丹,变成了契丹的臣子。
两百年间,他们和南方的政权发生了无数的冲突,骤然之间,又变成了金国臣子……怎么形容呢?
很怪!
其实在大宋,很少自称汉人,他们嘴里的汉人,多数指燕云汉人,凑巧的是契丹也这么称呼他们。
这是一群被南边排斥,被北边提防的特殊群体。
到底算什么东西,燕云汉人也说不清楚。
像郭药师之流,是想过投靠大宋的,不过北宋糟糕的军力,加上进入燕山府之后,倒行逆施,迅速惹怒了燕云汉人。
结果他们果断投靠了金人,并且充当了金国的急先锋。
两百年的隔阂,迅速演变成了滔天仇恨,出于某些难以形容的原因,他们比金人还要痛恨大宋。
而到了这时候,赵桓执掌大权,诛杀郭药师,又是连番表态。重新把燕云汉人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处境。
毫无疑问,赵佶要是有现在赵桓的三分气度和本事,也不至于弄得燕云汉人背叛。
赵桓当初对郭药师讲的那番话,却是肺腑之言,也是无奈之举……他清楚燕云汉人的问题,但是对不起,赵桓没有别的选择。
仇恨就摆在那里,事情也做了,不管多少理由都不行。
一边是几百万燕云汉人,一边是几千万大宋黎民。
身为大宋皇帝,他该怎么选,不言自明。
只能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燕云汉人不能奢望赵桓提前登基,赵桓也不能假装忘记燕云汉人的行为。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字:杀!
韩常疯狗一样,不断攻击,组织骑兵冲突,在他连番搏命之下,宋军压力陡然加大。就连黄佐也多处受伤,不过他还能死死撑住。
兀术的加入,又给了宋军沉重一击!
这位阿骨打之子,还是有些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