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米尼枪米尼弹。
朱慈烺思量了很久,他从来不低估敌人。
流贼不用说了,修一修火枪还成,大规模仿制不可能。
但是,他从现在了解的情况,满清是有自己的军器监的。
现在也可以仿制大明的火炮。
加上还有黄太吉这个难缠的对手,他手下还有众多通晓火器的汉军。
因此,黄太吉是有能力也是有可能仿制一五式火铳的。
这是对新军很大的威胁。
因此,朱慈烺想得是,最好能有代差优势。
后世的火枪很多,甚至发展出了膛线。
问题是朱慈烺就是一个文科僧,让他怎么搞机床镗床,什么的,还是算了。
加上大明钢铁发展的现状,朱慈烺想了很久,终于瞄上了米尼枪。
这个步枪是线膛枪,他的优势在子弹上。
以往前装枪线膛枪最大的问题是解决气密性问题,否则弹丸即使有线膛加成,也打不远,子弹威力也不大。
所以子弹往往比枪口略大,结果前装的时候很吃力,甚至有时候要用小锤子捶进去,可想而知这个填装速度,形不成密集火力,只有第一次射击的时候可以长程射击。
后面就乱糟糟的各自射击了。
而米尼弹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种弹丸很简单,就是铅弹,后面用软木。
弹丸比枪口略小,很轻松装入。
当火药爆发击打软木的时候,软木变形撑大了铅弹,立即起了密封效果。
于是保证了米尼弹射程,七八百步成平常,四五百步内准确度很高。
杀伤威力大。
米尼弹历史上没有造成很大的轰动,那是因为它出现的太晚了。
它被后来很快出现的真正的线膛后装步枪,铜制子弹取代。
朱慈烺之所以想到了这种枪,是因为他现在真没法搞清楚什么铜制子弹的配置火药,弹壳等研制,配套的材料和工业制造他是一窍不通。
但是米尼弹简单明了。
说的最白的。
即使没有膛线,用这种子弹解决了密封性的问题,火枪的射程也能解决大半,射程达到百步外,杀伤力翻倍也不成问题。
朱慈烺将大致的原理一说,高德盛就明白了。
一年前,高德盛是火器小白,如今可算是大明这方面的专家之一了,仅次于那些前沿制造的匠头们。
这位太监为了逢迎太子那可是够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