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明血1641> 第四百五十七章 打击兼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七章 打击兼并(2 / 3)

众人一怔,他们没料到太子竟然放过了李邦华,李邦华在京营分权,而且是殿下不甚喜的东林人,本以为朱慈烺要痛下杀手,却是轻轻放过了。

‘你等休要迟疑,虽然李邦华败绩,但艰难时期他敢于任事,却非一无是处,将功折罪吧,’

朱慈烺道,李邦华其实是个能臣,他的问题是战事历练太少,就直接被抬举到大帅的位置。

这是大明战争体制的问题,李邦华不过是替罪羊,朱慈烺没兴趣赶尽杀绝。

李邦华毕竟是东林一脉,殿下放过,东林人当然欢喜。

众人一同拱手道,

“太子宽仁。”

接下来刘景炎、虎大威、卫砾等人也分别接受了褒奖。

“殿下,左良玉坐看大军处境险恶而不救,其狼子野心彰显,当重重处罚,”

蒋拱宸出列义正言辞道。

‘殿下,左良玉其心可诛,有拥兵自重之嫌,然现下湖广他麾下战力最强,还得指望他抵挡流贼的攻势,惩处不是其时啊。’

周延儒出列道。

朱慈烺瞥了周延儒一眼,左良玉其实相当会做人,否则不可能升迁这么快。

要说左良玉和周延儒之间没有勾连他是不信的。

当朝讨论左良玉的惩处是不合适的。

朱慈烺毫不怀疑,今日商议过后,十天半月后商议的详细就会落到左良玉的耳朵里。

‘左良玉所为不甚妥当,不过其还是在咸宁一线发起了反击,攻克了咸宁,算是支援了北方战线,此番就不赏不罚,以观后效,’

朱慈烺轻轻放过。

周延儒嘴角一翘,哼哼,提出追杀令的太子爷也屈服了。

这就对了,对这些统兵的巨头,一味的喊打喊杀是没用的,太子嘛,呵呵,这也是老道了,晓得妥协了。

而他周延儒也对得起左良玉孝敬的金银了。

“五省总督干系河南、湖广、江淮、四川等地军政要务,此时此刻这一线流贼尚在肆虐,因此这个位置十分紧要,本宫以为,堵胤锡曾经在湖广任职,对湖广十分熟悉,可任命为五省总督,诸卿以为如何。”

朱慈烺道。

‘陛下,堵部堂虽然立下殊功,为我大明财赋重兴立下赫赫之功,不过堵大人从未曾独领一军,何况此番大战,略略不妥吧。’

周延儒反对,当然他的说辞乖巧,先是褒奖一番,然后转折一下点出堵胤锡和李邦华一样没有兵事历练,就别再次犯错了。

‘周相所言极是,堵胤锡虽然在京营任职赞画颇为称职,不过未曾独领一军,不过,此番南下平叛,主要是孙相执掌,堵胤锡重在理顺军政庶务,为大军提供粮秣兵甲,因此,本宫以为其必能升任。’

朱慈烺早有说辞。

他让堵胤锡任职五省总督,这也是为其进一步入阁积攒资历。

堵胤锡他是必要大用的,如今直接入阁单薄了些,而且朱慈烺也希望他多增加些地方上的历练,这样入阁后才能游刃有余,孙传庭就是如此,孙传庭在秦地统管军政,历练非凡,这才有了秦军。

秦军这个强军的产生不简单是军务,更是军政理顺后的产物,否则孙传庭哪里有钱粮练兵。

朱慈烺这话没法反驳,孙传庭主管平叛,堵胤锡兵事上的缺憾就无所谓了,包括周延儒也没有再行反对。

朱慈烺还从来没有这么顺利的按照他的心意作出决断。

他明白这些大臣是对于他监国身份的敬畏。

如果说他以往的太子可能成为几十年的老太子,而现下却是存在近期登基的可能。

很多臣子已经不愿意反对了。

这就是权力带来的变化。

众臣要适应,朱慈烺也提醒自己要小心,毕竟骨子里他还是那个小王。

“臣下领命,谢恩,”

堵胤锡激动跪拜谢恩。

他怎么会不明白这是殿下在提携他。

接下来朱慈烺和众臣商议了一些大明庶务。

总体上来说,大明财税大幅增长,而且趋势不错,今年的秋赋、夏赋、厘金税、盐铁茶等税赋大幅增加,现在秋赋还没有完全统合完毕,不过超过两千五百万钱粮是肯定的。

而番薯已经推广到大明北方所有区域,耕作的面积预估到了三成,估摸日后能达到五六成,坡子地、缺水地界都会耕种番薯。

即使现在的三成,也让大明北方的粮食增收了五分之一,大明缺粮的危机大大缓解。

这也让流民的数量大为减少,加上流贼大军纷纷南去,中原流贼肆虐已经成为过去,现下,河南就剩下汝宁府和南阳府的南部还在流贼手中,加上歼灭建奴十万众,大明北方已经安定下来,收复的河南陕西各个府县重新派驻了官吏,正在恢复朝廷的统治。

朱慈烺足以自豪,这一切都是他诸多改制的直接后果。

不过,他还是不敢大意,这么说吧,三大寇和建奴一日不除,大明依旧随时可能倾覆。

“诸位卿家,我朝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归根结底是天灾**造成的,其一天灾不断,从先帝爷开始,不断的大旱困扰我朝北方秦地、河南、保定等处,我朝也是无可奈何,其二,天灾之时,小民无法支撑,一些藩王、勋贵、官宦、大族乘机吞并小民的田亩,让更多的小民成为绝望的流民,这让流贼有了数量庞大的兵员,声势壮大到凌迫京师,差点让我朝万劫不复,因此,打击兼并势在必行,你等回去好生思量一下,十日后本宫会商打击土地兼并的改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