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的秋,因为李宽的回归,长安城多了不少事情。
伴随着朱雀大街两边的树木,再一次变成光秃秃的模样,李宽开始考虑明年棉花种植的事情了。
李世民已经明确的了不同意在关中道大规模的占用良田种植棉花,那么李宽的选择就不算很多了。
那些尝试到了甜头的世家勋贵,基本上不需要再怎么鼓动,就会考虑怎么去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了。
但是,怎么让长安城的普通农夫,或者是关中道的普通农夫,跋山涉水的去外地种植棉花,这是需要李宽考虑的。
“王爷,我觉得明年重点推广棉花在河东道的种植,应该是最有可行性的,并且也能达到稳固河东道北部局势的目的。”
武媚娘对李宽的很多安排都很清楚,所以如何推广棉花种植,李宽也会跟她一起商量。
“河东道确实是首选,长安到洛阳,再到晋阳,接着到朔州,全部都通了水泥路了,要移民的话,非常的方便。除了南边的那些州府人口稍微多一些,越靠北方,唐饶数量越少,大片大片的都是无主之地,推广的阻力非常。”
后世的山西、河南、河北,都是棉花种植大省,李宽自然不会傻乎乎的跑到江南去推广棉花种植。
再了,这棉花推广要是能够跟草原战略结合起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要让这些农户都愿意去河东道,最好就能让坊间都流传着去河东道种植棉花的各种好处,要让读书人都替我们话,要不然这个效果不会很好呢。”
这年头,很多地方的信息都是相对闭塞的。
而信息流通比较快的地方,无非是长安这些大城里头,当地百姓愿意移民的又很少。
“你这么一,本王倒是想到了一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引导舆论。”
李宽大体上听懂了武媚娘的意思,无非就是掌控民意,给人推广自己的想法。
“王爷你有什么办法?”
武媚娘虽然提出了建议,但是她自己却是觉得要达到这个效果非常的难。
没想到李宽听了,居然马上就有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