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网游竞技>塔防战略> 第214章 新技术的运用与磨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4章 新技术的运用与磨合(3 / 4)

打了二十炮,终于有一炮蒙中五公里外的钢制标靶。

穿甲深度并不理想,只有几百毫米,这与弹丸材料有关,但动能是实打实的,标靶未被完全穿透就要吃掉全部动能。弹丸钻进钢标靶的位置,出现了个巨大的凹坑,观察发现变形瞬间产生的温度,居然让钢标靶表面的铁锈都部分脱氧了!

这样的动能量,如果距离再近一点,能把敌对坦克本体都掀翻,不需要任何爆炸物。

不过武器局的人对结果并不满意,威力上并没有对传统火药武器构成质变。

没办法,实弹实验继续,他们跑去跟科学院的人想办法。

办法有两个,增大电流和弹丸增重。

增大电流很直白了,同样的线圈,只要电流更大,弹丸出膛速度就会更快,但考虑到超高速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在十公里二十公里外的受益就会非常差劲,可能电流提高十倍,着弹点的动能也只增加了百分之几十,甚至都翻不了倍。

弹丸增重则是反过来,降低初始速度,主要利用质量来携载动能,因为速度变低了,阻力损耗相对反而会比较少,十公里左右的打击能力会提高很多!

举个例子,前者五百克弹丸,在某个距离上最终速度是三千米每秒;后者用两千克弹丸,初速度不到三成,因为路径损耗稍小,末端速度也有两千米每秒。两者的最终动能比值则为9:16,后者要高出七成以上。

地表环境后者明显在能量收益上更高,反过来如果放在大气外或超高空空射环境,就只需要考虑前者。

除了这两种,还有增加线圈数量等效果差不多的,但代价是继续加大武器本体重量,以坦克为基础的系统短期内无法支持这些方向的改进。

一边讨论着,还找人进游戏切割里面的电磁弹,看看是否有密度差异。

结果并没有。

不过居然有意外收获。

操作员们习惯性的遇到什么问题,先问一嘴NPC,有个NPC就说了,电磁弹威力不理想,可以考虑气体补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