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史官,全都变成了豪强的代言人,当然会竭力的美化。
虚伪文化的蔓延,直接导致了一段黑暗岁月的到来。
此刻的曹操还不知道,当勾结外人成为一种时尚,曹操军内部就开始了暗流涌动。
曹操命令:
乐进和于禁作为先锋,各自带领一万曹操军前往萧县,屠城抢粮。
乐进是个粗人,执行命令倒也不含糊。
于禁就不一样了,饱受礼法约束的他,对于屠城心生抗拒。
曹操军在沛县,广戚屠城立威,尚且有所节制,屠城的规模也没有扩大化。
然而过了留县之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军的作恶多端,终于初见端倪了。
然而曹操爱惜羽毛,这样的恶事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交给外姓将领来做。
屠城将军于禁,已经臭名远扬了。
于禁在留县屠城的时候,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如今再屠萧县,而且还是蛮横无理的屠城。
于禁心想,跟着曹操只能留下千古骂名。
到时候作恶的都是外姓人,与曹家和夏侯家毫无干系。
这样一来,于禁想要在曹操军中出人头地,根本就不可能了。
曹操为了淡化屠城的影响,只能雪藏执行军令的将领了。
在即将抵达萧县的时候,于禁借口前去探路,带着八百心腹乡党逃向了定陶城方向。
乐进等了一夜,不见于禁回营。
于是就快马向曹操报信,然后整合两万大军,开始了血腥战斗。
乐进出身豪强,对于屠城不像于禁那样抗拒,于是就不折不扣的执行了曹操的军令。
萧县豪强众多,其中以萧陈二家为首的十八家豪强,聚集私兵三万,保护萧县城池。
乐进身先士卒,在接战的第一天数次登上城头。
萧县豪强为了自保,也豁出去了,竭尽全力的拼杀曹操军。
血战三日,萧县城头上尸横遍野。
攻城的两万曹操军,也付出了五千人的代价。
曹操带人赶到的时候,乐进正带着人在城头上血战。
曹操心中不喜,于禁弃军逃走,就是不愿意承担屠戮萧县的罪名。
乐进攻城不力,又何尝不是想要摆脱独自作恶的命运呢?
曹操亲自下令击鼓,迫使乐进强攻萧县,大有不破城池,誓不罢休的意思。
夏侯惇请命助阵。
夏侯惇说:“主公,文谦独自血战,破城遥遥无期!”
不如我和妙才带兵增援,助他突破城池。
曹操大怒说:“元让,军中法度,各司其职,你想领受军法吗?”
曹操还不解气,直接命人打了夏侯惇五十大板。
夏侯惇屁股受伤,只能趴在营中哼哼唧唧。
夏侯渊说:“大哥,你冲动了!”
夏侯惇问:“妙才,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呀?”
夏侯渊只解释了一句——屠城的黑锅,夏侯家不能背。
夏侯惇听了之后,直接伤重昏迷了。
夏侯渊为了照顾大哥,不再理会军务。
萧县城头上,乐进听到了战鼓声,忍不住的叹息了一声说:“文则,你是对的。”
这屠戮萧县的黑锅,只能由乐进一个人来背了。
源源不断的曹操军爬上了萧县的城头,然而统兵大将却只有乐进一个。
乐进已经无法翻身了,只得全力进攻,挽回在曹操心目中的印象。
曹操军这一发力,萧县豪强联军就顶不住了。
乐进亲自带人突破,杀入了城中,展开了巷战。
乐进心想,既然背定了黑锅,那就让曹操军多死一些人吧!
以后传扬出去,也是萧县豪强咎由自取。
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乐进这一巷战,可就气坏了曹操。
曹操拼命的让乐进背黑锅,就是想要保留主力大军的清白。
拿下萧县之后,只要装模作样的处置乐进一番,就可以名利双收了。
然而乐进也不傻——背黑锅也就罢了,反正替主公分忧也是属下的本份。
然而这替罪羊,乐进是无论如何也不想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