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武功,文治在前,在于华夏百姓的整体认可。武功是锦上添花的行为。先有了文治,才能谈武功。这就是文运更刻骨铭心的唯一原因。
赵家走的是将星之路,只不过上天给华夏乱世的将运有定数,具体的分配更是精确无比。按理说赵云已经拿走了赵家的五成将运,剩下的会是福泽三代。
赵统的横空出世,更是让赵家剩下的将运集于一身。赵云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赵家两代辉煌,要是没有大功勋傍身,只怕会受到将运的反噬。
毕竟带兵打仗的人,就意味着一将功成万骨枯。将运总是伴随着厄运而生。能消除厄运的东西,只有国运。
为将者必忠于国,以国运化厄运,从而达到福泽子孙的效果。然而国运随势而变,不可能随时洗涤厄运,越是杀戮重的将星,失去国运庇护,必定会死于非命。
赵云深知将运不可持久,文运才是长盛不衰的历史主题。文钦的拒绝就是最好的证明。赵家想要成为传承世家,允文允武才是正道。
重文抑武可以兴旺家族,只不过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软蛋。重武抑文的家族,过刚易折的道理决定了没有前途。
站在虎牢关上的赵云,似乎看到了当年的军相吕布那dú • lì于世的英姿。武将的风采,在于一场载入史册的战役。
赵云自言自语的说:“是时候回梅园了。出将入相才是武将的真正归宿。刚不可久的道理永远都不会过时。”
赵家必须要转型,赵统的将运凝甲,让赵云看到了荣耀背后的巨大危机。梅园让赵统接手麒麟军,就是想让赵云主动转化为底蕴。
赵家后继有人之后,必须要学会权衡得失。赵云只是在想,该由谁接掌河内镇帅军。二十万大军所托非人,后果会很严重。
梅园擢升赵统为麒麟军督帅,已经表明了重视接班人的立场,赵云经过几十年的熏陶,自然明白了卸甲归田的必要性。
高览进虎牢关之后,赵云以兵权托付,然后带着护卫都和郭嘉返回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