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兴汉使命> 第816章 工事成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6章 工事成本(1 / 4)

战争建筑的移动,对于战争模式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基本上都是在扮演着各自的攻防角色。不到万不得已,没有统帅愿意野战。即便是真的无法回避,也会在营地的布置上绞尽脑汁。

模块化防御重装的自由组合,不仅可以增加军队的野战能力,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战争成本。

赵统的构想最大的便宜,在于即使不打仗了,模块建筑也可以拆卸重组转为民用。特别是那些大型重装,制造起来成本高昂。战时的设施,到了和平年代就是一种看得见的浪费。

古人有云:华夏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这个观点前后矛盾。

倒是赵统的新概念给了刘正启发。战争建筑具有功能单一性的特点。从资源循环使用的角度考虑,大规模制造战争建筑会存在着严重的浪费。

按照刘正的理解,应该是华夏太大,好战必亡。国家大了,边境线就长。固定的战争建筑,意味着资源的倾斜。总不能刚修好永固工事,大军就要向外扩张。

这就好比有人在某个城市买了房,基本上不太愿意把户口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这就是最简单的生活成本。

兴汉军在街亭修好了永固工事防御魏军。这既是好事情,又是坏事情。

说是好事情嘛,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有效的减少牺牲;说是坏事情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限制了街亭守军的进取心。

鲁淑耗巨资修建了**阵,街亭北面的城池还攻不攻都是左右为难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