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夫并没有接受,而是据理力争说:“我当年也想加入阳明学府,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可后来由于某种变故,我失去了做读书人的资格才转行做了脚力。可我的骨子里依旧是读书人,读书人的本色不能丢。”
白起说道:“这不算车资,算是帝尊的一点小心意,你务必要收下,请不要为难我。”
车夫坚持拒绝说:“读书人,不欺心!”
白起说道:“你这是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呀!”
车夫说道:“若是帝尊愿意,还请留下墨宝,也算是对我读书人身份的认可。”
白起不敢越俎代庖,只得向刘正请示。
刘正笑道:“相逢即有缘,本尊许了。”
刘正取出一块骊山石籽玉,以符文力量勾动浩然正气,在底部留下了一个“信”字。
然后化指为刀,将石籽玉修理成印章模样。
刘正将印章赠予车夫,并叮嘱说:“持之以恒,不忘初心;坚守笃行,必有所得!”
车夫三叩九拜行大礼,热泪盈眶的说道:“感谢帝尊厚赐!”
车夫驾着马车离开之后,白起和刘正行走在驿站的便道上。
白起忍不住的问道:“帝尊,你总共就携带了36方汉白玉,像徐文才那样的读书人,都没有资格受领一方。如今一个仅有一面之缘的车夫,竟然成了幸运儿,你这样的做法又有什么深意吗?”…
刘正解释说:“圣人云:有教无类!本尊此举,亦不过就是拾人牙慧而已,算不上什么惊世骇俗。”
驿站的规模很大,好在各处皆可交通,又有路标指引。关键是不拒绝大家用意念探查,所有的功能布局皆可一目了然。
白起只是常规的眼睛一闭一睁,就确定了此行的第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