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放榜(2 / 2)

最后两人不欢而散,王氏最后甩下一句,“以后管好你儿子!”便拂袖而去。

何梅听完后又回去悄悄给姐姐说了,只换来何杏眼神警告,又嘱咐她不可出去乱说。

她憋了这几日,总算等到哥哥回来,便再也忍不住,总算把这消息说了出来。

这事是发生在何文静走后的第三天,不过除了何梅实在忍不住悄悄给他说了之外,方氏倒是意外的没有跟他提起这事,何文静也不免好奇。

他本来有心想问,想了想又觉得没必要,反正等他表姐定下亲事这事也就算完了,自己再去问这些也是多此一举,便也把这事抛在了脑后。

何梅见哥哥也是一副懒得多问一句的样子,不免泄气,嘟嘟嘴走坐到姐姐身边去了。

何文静看她这样倒是难得的皱了皱眉。

自己这两个妹妹他自然是怎么看都觉得好,不过他也不敢保证是不是因为自己有亲情滤镜的原因,因为他这小妹妹性子好似太跳脱了些,而大妹妹又有些太安静了。

古代女子因为每日要操心的就是家中吃食,手里的活计,嫁人后就是抚育子女,永远被局于家宅这方寸之间,难免就只能关注这家中的细碎琐事。

何文静想着,既然家中现在也没什么活干,不如就让两个妹妹开始学认字,以后要是有空了也可以自己找些书来看,开阔眼界。

换句话说,就算以后嫁了人,如果以后家业挣得大些,至少账本也能自己看懂,不用找人代读,也不容易受人欺瞒。

越想越觉得是这个理,当下便朝两个妹妹问道:“杏娘,梅娘,你们可愿意跟着哥哥学认字?”

两人听到问话齐齐一愣,然后紧接着就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何杏还能自持,何梅已是高兴极了,放下手中的绣线就上来围着何文静转了好几圈,又兴冲冲的拉着他的袖子,一副现在就要他上课教她们认字的架势。

何文静无奈的把袖子扯回来,见这一会功夫,袖口已经被攥得皱巴巴的,便知道她这是高兴极了,当下心中也不免有些酸楚。

自己倒是未曾留意到两个妹妹的心思,想她们应该也是羡慕自己能读书的认字的吧。

于是也不再另选日子,即刻就进书房抄写了两本千字文出来,给她们一人一本,然后教了她们认了十个字。

何梅兴致很高,学完后一直用木棍在地上写着字,倒是何杏有些担心的问道:“大哥,这样会不会耽误你读书?”

“没事,我读书的时间都是计划好了的,只要把空闲的时间腾出来就行。况且你们又不像我要去考科举,只要学会读写就行,耽误不了什么。”何文静不在意的说道。

何梅正在地上练字,突又想到什么,起身问道:“大哥,那你没在家中时怎么办?”

何文静淡淡一笑,对着她道:“我每月会回来一次,到时候便多教你们几个字,等我不在的时间,你们就自己反复默写。”说完看小妹妹还有迟疑,吓唬道:“要是下次回来时教给你们的字都忘了,那就不教新的了,只能再等一个月。”

“绝对忘不了!”何梅没等他说完就赶忙接口道。

她以前还小的时候也常跟村里的男孩们一起玩,后来年龄大些了,那些孩子中,有的被家中大人带着一起下田种地,有的被送去学堂读书认字,而她和阿姐则被她娘开始拘着学习打理家务,缝补刺绣,对于这一点,何梅是很不以为然的。

尤其是在见到当初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去学堂读书的和下地干活的,在几年间就已经隐隐显出不同来,她虽然现在还说不清是怎么个差别,可就是觉得去学堂读书了的看着厉害许多,有时还常常说些人听不懂的话,偏偏越是听不懂,她越觉得厉害。

尤其她堂兄还时不时的嘲讽她们是什么破瓦片,说生了儿子的都是美玉,生了女儿的就是破瓦片,气得她当时就推了他一把,又气咻咻的跑回来生了半天闷气。

要是以后她认的字比她堂兄还多些,不知道会不会臊得他钻地。想到这里何梅就窃窃的笑了起来,跟偷了油的老鼠似的。

何文静寻了个木板来当黑板,手中拿了根炭条在板上写字,然后就见梅娘笑得贼兮兮的,想要想学堂先生一样端起脸训两句,或者干脆打手板,又觉得自己还是狠不下心,只得瞪了她一眼,让她收敛。

怪不得那些大儒明明自己学问就极好,却要把家中孩子送出去学堂读书,估计也是跟他一样,都是下不了狠心来管教的。

倒是他大妹妹何杏,最开始虽然没有何梅那样兴奋,可是此刻却是听得聚精会神,一边听手还一边跟着在桌子上描,一副入了心的模样,到看着更好学些。

何文静不知道的是,何杏虽然性格安静些,可是也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她只是不喜欢提一些非分的要求,可是她心里也是渴望读书认字的。

只是这世道就没有女子上学堂的说法,她就也从没想过自己还有一天真能遇上这事,现在既然机会来了,那她就要珍惜。

如此又过了十来日,何文静的假期也要到了,不管中不中他都是要回明心书院读书的,毕竟要想进官学至少得考中秀才。

所以这放榜的消息迟迟不来,何文静就准备收拾东西回书院了。

却没想到还没等他收拾好东西出发,先有人敲锣打鼓的来他家报喜了。

外面突然响起一阵敲击铜锣的铛铛声,柳溪村的村民们都被这声音引出了门外,见是村长正奇怪,就听说是来恭贺何文静考中童生的,人群顿时又是一阵哄闹。

何文静听到声音出门,就见一群人朝着自己家而来,他心里有些预感,也不免高兴,看来自己这几年读书的成果还是有的。

村长张青和也很高兴,这还是他们柳溪村出过的最年轻的童生!而且还是府案首!

潘秀才当年考中童生时都四十多岁了,又考了十多年才考中秀才,每次都是堪堪吊在榜尾,就这,还是他们村这么多年出的唯一一个读书人。

现在何文静才十三岁就考中了童生,要是明年能考中秀才,那他前途简直不可限量!想到这里不由得庆幸自己家跟何家关系不错,自己儿子跟他还是好友。

不过想到自己儿子这段时间以来都在家安心读书,也不免欣慰,说不定等他儿子明年下场了,也能考个县案首回来呢。

方氏此时已经喜极而泣。

之前儿子考中县案首时她还没有经验,现在她就让女儿去屋里拿了鞭炮出来放,还给村长包了个大大的红包,说劳动他走这一趟。

何文静此时早已经被张茂林和陈运年拉出了何家,两人都说让他请客。

家中人太多,何文静就干脆跟二人到了县里。

此时府试的成绩也已经在县衙外的公告栏上张贴了出来,何文静只听村长说自己考中了,却不知道其余中选人员名单,因此又去先看了榜文。

此次府试中选的人数比他们预料的还要少,总共只取中了五十人,分甲、乙两等,前十名为甲等。

在红榜上,除了何文静在甲等第一名之外,他还在甲等第八名看见了曹致远的名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