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莲藕栽培方法,以及后续成品制作、售卖会由官府统一派人指导,每块沼地佃租时限为两年。
告示刚贴出去时并没有什么人响应,众人都觉得县令大人这是终于露出真面目来了,想在其他地方另立名目收税。
章谏之也说可以先让百姓免费种,等他们确实赚到收益了再来收税不迟,可是都被何文静否决了。
“谏之你想得太简单了。”何文静摇摇头,“本官之所以会这样决定,第一是因为若是一开始免费而后面却要收银钱,那么就是再好的事情难免也会让人心生怨怼。第二,若是他们没有付出成本那就不会上心,对于结果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期盼。至于这第三嘛......”
何文静笑笑:“从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再说,若是那些在第一时间相信本官的人,比那些怀疑本官的人赚到了更多钱,你说以后本官再发政令下去会如何?”
章谏之稍一沉吟,顿时眼睛一亮,“大人高明!”
何文静坐回桌案前,一边提笔写准备送呈州府的公文,一边道:“再就是县衙内财政确实吃紧,本官之前询问过县学教谕,发现本县生员数量竟然只有寥寥十数人,而举人更是只有一人,本官深感不安,便想设立奖学制度激励有志之士,因此这银钱便是万万少不得的。”
“奖学制度?”章谏之不解。
“正是。”何文静将刚刚写好公文递给他,“这是本官准备递往州府的公文,谏之看看可有不妥之处?”
“大人准备办蒙学?”章谏之一目十行的扫完公文内容,惊讶抬头。
“没错。”何文静点头。
虽然古代提倡愚民,但是对圣贤之道却十分推崇,他猜测应该也是因为儒家思想里提出了忠君爱国的理念,因此古代封建帝王便以此教化百姓。
不过何文静想开官办的启蒙学堂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想提高一下县民的基本素质,让更多的人识字懂礼,也让真正有进取之心的人能够找得到出路。
按他设想,每年官府所办的蒙学只招收5至7岁适龄学童50人,由县衙派教员启蒙,一年后考核。而最终考核成绩前三名可以获得县中的奖学银,其余人则放回家中。至于散学回去的学童还会不会继续读书则根据他们自身情况来决定。
何文静的想法也很简单,他只求量不求质,说白了就是扫盲班。虽然一年的基础教育对于科举考试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但是至少读过书的人要更能听得进去道理,也没那么容易被煽动,有基本的常识在。
除此之外,这些孩子认得字以后就算不去考科举,今后能走的路也会比现在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