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顾炎武在三十六岁时根据《山海经》关于精卫鸟的故事写成的。
相传,精卫鸟是炎帝的女儿,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精卫鸟,锲而不舍不知疲倦地从高山采集石子和树枝衔在嘴里丢向东海。
顾炎武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
《精卫》诗表达了诗人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
在诗作中,既表露了诗人决意复明的决心,同时也渗透了区区一人的身单势孤,当然,也有对那些为了一记利益“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的不满和无奈。
而苏超将这首诗在这个时候念出来,却是表达了他要清除倭寇的决心,同时也是在说朝廷之中支持自己的人并不多,自己现在是孤身而行。
当然,这在戚继光看来,这就是苏超在向自己发出邀请了,要与自己携手并肩的一起打击倭寇,还东海一个平静。
因此戚继光一听完苏超念的这首顾炎武的诗词,便朝着苏超抱拳说道:“伯爷放心,戚某一定跟伯爷一起,清剿倭寇和海盗,还东海一个安宁。”
苏超也抱拳笑道:“戚大人,希望这次你我能砥砺前行,成就一番事业,至少让子孙后代能够记得这历史中还有你我这样为国为民之人。”
“是,伯爷,戚某一定竭尽全力。”戚继光抱拳应道。
到了此时,戚继光才算是真正的认同了苏超,认为苏超是真的跟自己一样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当然,这一点苏超并没有发觉,他也没有想过自己要得到戚继光的认同,他只是想跟戚继光尽量走得近一些,因为他知道戚继光在清剿倭寇这件事上是绝对能够帮到自己的。
而且他也知道,就算是没有自己,在曾经的历史中戚继光也是将大明的倭寇全部清剿干净了,只不过戚继光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