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钱财绢帛,那就是多赏些海盐吧,反正盐那东西,也不会坏掉,而且并州盐池早就已经断绝,豫州一带的盐货可是紧俏的很啊。”
对于这个问题,刘预毫不含糊的做出了解答。
如今刘预的手中最充足的物资,就是海水晒煮的食盐了。
因为永嘉五年的天气,一如既往的干旱,这倒是让沿海晒卤的盐场大大增加了产量,往往只需要五六天的暴晒熬煮,就能赶上之前一两个月的产量。
反正大海全是水,只要大海不干,这食盐是要多少有大少。
“又是盐啊!?”
刘珣一听又是食盐,立刻就是一阵皱眉头。
“睢阳、雍丘的乞活军陈午、田禋、田兰等人,都已经抱怨,因为大人这几次给豫州各郡县输送的食盐太多,导致他们手中的食盐已经数次降价了,再这样下去,他们可就要赔本了。”
“现在豫州郡县的官吏,发俸禄就是发盐,有了功劳赏赐也是发盐,我听说,豫州一带的私盐贩子,都已经全都被挤怼的破产了。”
刘预一听就有些尴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太穷了,这些豫州的郡县官吏,本来就是刘预派出去当肉盾的,自然不打算投入太多紧缺的粮食布匹等,唯一能拿出手的,也就是这些成本极低的食盐了。
“无妨,告诉他们,以后这些输送给各州郡的食盐,都只能在他们本郡本县售卖,要是往外卖的话,可以往荆州、江州等地,至于陈午、田兰这些人的地盘,就不允许他们随意售卖。”
刘预现在拉拢陈午、田兰这些人拱卫一马平川的兖州,所以就必须要多多保证这些乞活军的利益了,而这食盐就是陈午这些乞活军,用来控制治下坞堡豪强的一项重要手段了。
现代人完全没有概念去想象,在日常的饮食中,如果没有食盐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在陈午、田禋、田兰这些乞活军大规模接受青州的海盐之前,在豫州淮泗等地,因为大规模的缺盐,许多的百姓人家已经开始天天吃“淡食”,也就是完全没有盐分的食物,各种的“乏盐病”很快就造成了许多百姓的疾病。
“那都是一样的盐,怎么区分是谁的呢?”李丰有些疑惑的说道。
“那还不简单,在各个路口派兵丁把守,就像以前查缴私盐的官兵一样,谁敢私自输送,统统抓起来。”赵昆迅速反应道。
“屁话,豫州到处都有平地,怎么那么容易查缴。”李丰反驳道。
“呵呵,这个问题也不难,给陈午他们的盐,从此以后比给豫州的量大一些,这样一来,陈午他们的手中的盐肯定就便宜了,临近州郡的盐比他们贵,肯定就不会往他们那里送盐,去了就是赔钱。”刘预呵呵一笑,说道。
“这样一来,会不会让食盐太便宜了,要是陈午他们没有的赚,岂不是又要叫屈了。”李丰还是有些不明白。
“就是要这样,大将军给陈午他们输送食盐,不是为了让他们发财的,而是让他们用来拉拢治下的豪强坞堡的,要是他们用盐很轻松的赚到了大笔钱财,反而容易令其滋生他念,毕竟我军没有多余的兵力顾忌,他们都是知道的。”
听了李丰的话,董平立刻出言替刘预解释道。
“哦,这样的话,我就有些明白了。”李丰顿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