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早前还听说徐阶有意将张居正扶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呢!”
“问题就出在这里,徐阶阻止张居正入阁,正是想要让张居正出任吏部尚书好方便他掌握朝堂!”
……
很多不明真相的官员对徐阶阻止张居正入阁的事情感到不解,很自然地怀疑这是师徒反目,不过一些消息灵通的官员很快给出了答案。
“呵呵……我要是听说了,徐阶先是各种贬低张居正,但最后却向皇上推荐张居正出任吏部尚书!”
“他徐阶是真以为朝廷是他开的不成,当真认为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岂能容他如此挑三拣四?”
“徐阁老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徐华亭了,现在尽想着培植自己的人,怕是想要成为第二个严分宜啊!”
……
面对徐阶替张居正谋取吏部尚书的行径,很多官员却是持着反对的意见,仍旧将矛头指向当朝首辅徐阶。
在很大程度上,徐阶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官集团的领袖,靠的并不是官员的德行和声望,而是他的前任严嵩实在是太过于过分,致使徐阶“生当逢时”。
严嵩凭借着隆庆的恩宠,在朝堂可谓是独断专行,可以轻松地除掉政敌,亦能直接打击任何一个官员。
为了替嘉靖办好差事,既对东南富户大征提编银,又对淮盐进行了整顿,这种行径跟文官集团可谓是离心离德。
正是如此,文官集团需要一个新的领袖,而徐阶通过蓝道行等手段扳倒了严嵩,从而成为了新一任首辅。
徐阶无疑是一个极为聪明之人,刚上台便喊出了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的口号,直接讨好整个文官集团。
为了能够成为文官集团的领袖,他甚至一度将兵部交给了山西帮,更是将淮盐恢复旧例,从而讨好了各方势力和文官集团。
虽然在执政的五年多时间里,徐阶的成绩单可谓寒酸至极,甚至都没有推行吏治整顿官场乱象,但却赢得文官集团授予的“贤相”头衔。
只是徐阶最近连续做出了两件有违文官集团利益之事,而且有效仿严嵩把持朝政的迹象,令很多官员已然不再拥护于他。
“他要做严分宜,那亦得我们同不同意了!”
“咱们给面子才叫他一声贤相,凭他当政五年多而无所作为,政绩却是比严嵩还不如!”
“我可是听说了,徐阶在松江老家占着几十万亩良田,单这明面上的财富就已经不弱于当年的严家了。”
……
随着这个事情不断发酵,致使越来越多官员对徐阶进行了质疑,更有官员纷纷爆出了徐阶的很多黑料。
似乎有人在背后故意煽风点火般,致使官员对徐阶的声讨声音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