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极品太子爷> 第234章 本太子成最弱的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本太子成最弱的了?(2 / 3)

新晋升的十四位名妓,通过评分,后四位进行末尾淘汰制,再去掉二人。

加上前一轮的云裳四人,百花会十六强正式出炉。

按照概率,这里面有超过一半的人,可以登上本届花榜。

不少名妓都稍微松了口气。

庆幸的同时,有人甚至喜极而泣。

说实话,她们其中不少人,虽然也以精通诗词著称。

但,毕竟学艺有限。

除了头部的几位大家,大多数和真正的才子比起来,都存在明显差距。

限于品鉴水平和主观意识,她们亲自拉拢的应援团,也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

这也就导致了刚才临时比试,状况频发,不少都是涉险过关。

老实说,以这个时代才子的实力,写诗词,并没有太大难度。

难就难在,给的时间太短。

三首诗词,一共才二十分钟出头的时间。

平分到每首,连八分钟都没有。

也就是说,你在八分钟里写出来的这首诗词,不仅要契合主题,还要和支持的名妓本身有联系。

更重要的是,质量还不能低于对手。

可以说,这场比试把一个人的才华天赋,掌握的知识,应变能力,心性修为,几乎全囊括进去了。

你不但要写得快,写得好,写得妙,还要承受得住失败的压力。

可以说,这种情况下,就算一些职业大诗人来了,也不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古人追求最高境界的诗词,讲究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没有斧凿的痕迹。

既然是偶得,就注定了这类诗词的稀少,以及可遇而不可求。

大多数的诗,都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对比,平仄、修改,最终才能成就一篇锦绣文章。

也就是说,写诗作词,是需要花时间的。

在古代,有的诗人为了一首佳作,推敲个两三年,都是家常便饭。

这类人,往往被人们称为苦吟派。

其中的代表,就是那个僧敲月下门的贾岛,以及慈母手中线的孟郊。

连这些著名的诗人都是如此,可想而知,才学一般的普通文士,要作出一首好诗词,有多不容易。

这也是应援团必须五个人出场的原因。

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给不了太多时间,就给应援团,多加几个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