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如约会合了从锦州归来的洪承撰一行,以及同样领命前往宁远议事的锦义伯祖大寿一行,并作一路,南下去了。
锦义伯祖大寿与杨振已经在私底下见过面了,对杨振移防以后辽西防务的安排,已经心里有数了。
所以见了杨振,只与他寒暄见礼,相敬如宾,当着洪承撰的面儿,并不多说一句话。
至于洪承撰又见了杨振,虽只是第二次见面,但却比第一次亲热多了,就像是老友重逢一般。
比起对待锦义伯祖大寿来说,明显多了一份热络劲儿。
由此可见,洪承撰一行在锦州城内,或许并没有能得到他在杨振这里所得到的那种尊重和礼遇。
当然了,祖大寿久镇辽东,堂堂征辽将军锦义伯,也的确没有必要对洪承撰这样一个督师府的私幕行人过分礼遇。
对他来说,他能够对洪承撰以礼相待,并且能够在领命的次日启程南下,已经很给新任的这个蓟辽督师面子了。
当日中午,一行人在连山城内歇脚休息。
午饭后,锦义伯祖大寿与其弟祖大名商议军务去了,只留了杨振与洪承撰在连山城门楼上观景,终于让杨振找到了机会与洪承撰私下交谈。
“洪先生是福建哪里人?”
杨振一逮着机会,与洪承撰寒暄了几句,就直奔主题来了。
“湖建泉州南安。”
洪承撰原在故乡屡试不第,见同宗兄长洪承畴发达了,便前往投奔洪承畴,到如今,也已有好几年的光景了。
这些年当中,他也见多了那种想通过他这个路子,攀上洪承畴这颗官场大树的文官武将。
对于那些人的心思,他很清楚,一看就能看透。
可是眼前这个金海伯杨振却叫他有点看不透,有点搞不清楚杨振走他这个门子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因此,他也不多说,也不主动,杨振问他什么,他便答什么。
却说杨振听了以后,略想了想,便又问道:“南安?那,南安距离长乐,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