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凯瑟克正式确认,怡和将会从香江迁册英属百慕大,引发一片哗然,自然有其最朴素的原因在里面。
用一家财经媒体的社评来讲就是,以一九八一年股灾为标志,香江经济从过热,转向新的一轮调整,但在这个过程里,受米国经济严重衰退、地产业崩溃、银行业危机、港元危机、特殊正治气候等等因素影响,一直在低谷苦苦挣扎。
好不容易熬到了一九八四年,萎靡的香江经济,顺着周期规律,终于开始反弹,势头转好了,居民的信心也逐步地恢复,结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做为香江英资的龙头,怡和叫嚷着自己要“跑路”了,明显不合时宜、不负责任、不明智。
无论西门·凯瑟克如何为这个举动,舌绽莲花地进行辩护,客观事实就是,所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
不提一百多年前,怡和大班威廉·渣甸如何在英国国会,鼓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进而怡和成为英人经济侵略中国之大本营,光想想这么多年里,怡和在香江享受了多少特殊待遇,捞了多少利益,如今可好,跑路还要使坏!
对于来自舆论的谴责,怡和可以一如既往地傲慢,高高地昂着头,不屑一顾,但西门·凯瑟克眼见着,怡和市值一路下跌到三十亿,可没法气定神闲。
要知道,对于崛起的香江华资来讲,“三十亿”已经并非高不可攀了,而且具备堪称无法抵御的诱惑力。
尤其是,现阶段的香江金融行业,前所未有地开放,来自世界各地的银行和资本,齐聚于此,说不定谁就是“军火供应商”,甚至干脆自己亲自下场。
西门·凯瑟克一边把香江这边的最新状况,传回苏格兰,向凯瑟克家族的灵魂人物亨利·凯瑟克汇报,一边联系惠丰大班沈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