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窥唐> 第三十一章 精准扶贫(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精准扶贫(二)(2 / 2)

随行的差役似乎很不满二人即将入夜还要办公,一个个蔫头耷脑,毫无一丝生气,步伐也缓慢了许多,只三坊的距离,竟然足足走了近一个时辰。真想请两位马老板来为众人讲讲996和007是如何发家致富奔小康的。

鉴于诸坊屋舍还在修筑中,受灾的坊民全都搬进受损较小的归义坊,搭筑临时草屋居住。归义坊本属隋朝蜀王杨秀宅院,建唐后,不断有户籍调入,如今只有十数户,倒也不甚拥挤。

听裴行俭言,此坊田丁多属唐太祖李虎的曾孙李道宗私产,只不过这位去年刚改封的江夏郡王,因贪墨入狱,为李二削了封邑,归家赋闲打豆豆去了。如今只剩下这仅有的私产,若李君羡再把今年田丁的赋税免了,李道宗就得喝西北风了。

闲话间,已是到了归义坊,却见灯火之下,零星卧着十几个伤病和老弱孩童,其他坊民竟消失不见,裴行俭前去询问,才知众人结伴去了西接归义坊的和平坊。

那和平坊南北隅有一座庄严寺,其西紧挨着一座緫持寺,近来坊民常常结伴前去两寺上香祈福。今日闻听良相点派了一位雷厉风行的武将,为他们谋求生计,晚间便倾巢出动,前去拜谢神明了。

诶!这特么叫什么事啊?

裴行俭对此似乎不以为然,要随行差役暂作休息,等候坊民归来。而李君羡倒想看看,究竟是哪路神佛抢了自己饭碗?

武将一般都只信自己手中刀枪,裴行俭急忙拉住李君羡:“民怒不可触!五郎忘了《王制》篇吗?”

“只是去看看,无甚大碍。”

县廨中已见识过李君羡的武断,裴行俭哪敢由他一人独行,忙追上步伐,一路来到和平坊。但见坊内灯火通明,人山人海,梵音不绝,近千人排队在两处寺门之前,准备祈福上香,场面像极了李君羡小时候逛庙会。

有坊民刚出了庄严寺,临脚就又去西侧的緫持寺门前排队了,二人无有祈福上香之心,顷刻便被挤出队伍。

正在二人准备寻处空地立脚时,忽然人群中,有人唤了一声‘五郎’,声音十分熟悉,二人左顾右盼,探头寻望许久,却始终不见踪迹,以为听错耳时,脚下猛然冒出一个小脑袋,正是今日六个读书识字之人中,年龄最小,甚是可爱的楞头娃娃杜行如。

但见他眉开眼笑道:“五郎也来祈福上香吗?”

“无有这份雅兴!”

人群吵嚷,这孩子也不知听没听进去,只管拽着二人来到华严寺东墙的粥棚处,要了两碗面粥,恭敬递上:“我坊民受二位大恩,无以言谢,如今行如先借此面粥以表谢意。”

“人小鬼大!”李君羡摸摸杜行如的小脑袋,接过面粥缓缓送下,除了味道有些寡淡,倒也可口。

欣喜中,杜行如看向面色晦暗的裴行俭,一双灵动的眼睛眨巴眨:“裴主簿为何不吃,是面粥不合口味吗?”

“此处粥棚可是华严寺所设?”裴行俭冷声问道

裴行俭斗变的脸色,让杜行如惴惴不安,懵懂回道:“是啊!不知裴主簿有何不解?”

拽过正在归还粥碗的李君羡,裴行俭轻声耳语道:“不对劲!寺观施粥,多为粟米粥为主,年成好点,稻米粥也有。只是这面粥难得,多为禁军军粮,遇灾时,也会紧急调拨,此前发给受灾坊民的便是面粉。”

闻言,李君羡不禁惊愕道:“裴郎之言,是说华严寺侵吞了发给受灾坊民的粮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