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二脸上渐渐舒展的愁容,李君羡明白自己终于得偿所愿了,这一刻的欣喜,恍若久旱逢甘露,穿越欲老乡,有推荐,编辑乃吾妻。
而君王的承诺可不是空口白牙,涉及性命,非等价之物不可替代。大萌朝有个皇帝与臣子的锲约叫丹书铁券,因结局是谁拿谁死,而比宋朝柴氏后人拿的丹书铁券更广为人知。
这玩意始于汉高祖,于唐而形成明文规定,后世丹书铁券的形制,大都也仿唐而制。
只不过史书中唐朝真正记载的丹书铁券出现于唐末五代,唐昭宗为嘉奖吴越王钱镠讨伐董昌有功特颁赐于钱氏。之前的帝王若想与臣子达成交易,最习惯的方式还是下嫁公主。
当然,李君羡年纪这么大了,他敢要,李二也拉不下脸,况且还有萦娘这个正妻,总不能让公主过来做妾吧?
简单,这不是有儿子嘛!高士廉、房玄龄、程知节等人不都皆是如此?
正当李君羡盘算李二心中在琢磨下嫁哪位公主,便宜李义协?但见李二略一皱眉:“君羡为大唐犯险,孤又岂能置之不理?而孤早闻五郎夫妇教子有方,百般羡慕,正好孤膝下有一骄横女儿,实难管教。待到五郎于洛阳打好基础,略建功勋,孤便将城阳公主托付与五郎长子李义协,平日五郎夫妇也好代孤管教管教……”
瞧瞧,这觉悟,不亏是盖世之主李二!
嗯……谁?高阳公主!
开玩笑呢吧!这烫手的山芋,谁家敢接啊?房玄龄日后因此惨遭灭门,之前更是不惜借丁忧之名,也要替儿子躲避此灾祸,如今塞不出去了,就要丢给我。李二,你安得什么心,如实招来?
“我看行!”不知何时睡醒的李勣嬉笑着怂恿道。
行你妹!接了高阳这等公主入府,就跟大萌臣子拿了朱重八颁赐的丹书铁券结局一样,那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老夫看也行!”魏徵略有羡慕地附和道。
魏夫子就别添乱了!李君羡眼神迸出一道寒光,于脑海形成一张大手,恨不能捂住魏徵的嘴。
看出李君羡心有不愿,李二也不再与他言说,随即唤来于偏厅守候的萦娘,将此大喜大悲之事,说与其听。萦娘自是高兴地喜极而泣,连连拉着呆若木鸡的李君羡一再叩拜。
朝阳初升了,事也了了,李二该起回宫了,李君羡追在屁股后面,一路送出府门,嘴里叨咕着‘有事好商量,有事好商量……换个郡主都行……’
历史中皇权与山东氏族的较量并不顺利,到了高宗时期,为了遏制山东氏族,特颁布法令,禁止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但若李君羡于洛阳打开局面,这一项法令必然会提前推出,而他今秋刚耗费巨额财物,入族赵郡李氏,双李联姻,自是会成为李二之后君王的大忌。
也就是说,李君羡百般折腾,费尽心血,而李二只随手一挥,便将他的心血化为乌有,还顺带告知了他自己日后的坟墓乃自己亲手刨掘而成。
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