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唐朝好太子> 第八章 于志宁有没有女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于志宁有没有女儿(2 / 4)

虽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把自己搅在旋涡当中,但只有离开这个漩涡才能够看得清楚,否则处在漩涡的正中心,什么都看不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要考虑先扭转形象的问题。

树立一个已经知错、踏实安稳的形象,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开始就是要从东宫、从自己的那几个老师开始。

不过想到他们,李承乾就有些头痛。

要知道,李世民可是“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如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又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承乾谈论。

然而这些谏臣们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李承乾?

一味的进谏是否能够将承乾已经出现偏差的行为纠正过来?

因为通观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的劝谏,就能发现共同点——这三人几乎是比着上疏,而且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最后根本得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

相比之下,孔颖达更是激烈,他只要觉得李承乾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立马犯颜直谏。

太子的ru母遂安夫人曾劝说过孔颖达,认为太子年龄既长,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指责。

而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死无所恨”,结果是“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

至于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谏,言语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听他的,至于结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这些人没一个好相与的,每个人都希望李承乾按他们的想法行事,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表达他们对教导太子这件事情的认真、皇帝能看到他们做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压力很大。如何摆脱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