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库在军粮供应上的负担,却也滋生了许多贪腐、黑暗之事。
诸如相州附近的振威军都使曹万年,曾借屯田之制,三年间强占民田30万亩,
搞得相州十余万百姓失去耕地,选择背井离乡、外出逃荒。
譬如麟州防御使高正熙,借其族叔高仕群庇护、借屯田之名,几乎霸占了麟州所有的田地。
那货仅用了五年间,便从麟州贪得钱粮折价6千万两。
搞得麟州那是“家家户户无田种,十户空去九间屋。”
再比如横海军节度留后、冀州北路大总管祝远祯,凭借其弟祝元隆的权势,八年间将整个沧州的土地全部霸为吞田。
搞得四十万背井离乡四散走,天下无处不见沧州落难人……
有了那些前车之鉴,从确定以资产置换这三万顷土地,来崖州建这“天涯农庄”开始。
肖章的心底里的谋划,首先就是要摒弃的屯田制,不使军屯再害民。
统一定标、定价收购农粮,亦是为确保军粮充足的一项举措。
肖章心中谋划好了一切,曲立三再去私留良田的事儿,这就完全违背了肖章的初衷。
还没等肖章就这个事儿收拾他,曲立三马上又做出了第二件错事儿。
他居然对从岭南西路整村来投奔的农户强行下令,要将人家那个村子分户、另入他村。
中国农村社会,形成村落的基础,大多都是血脉相连、亲情相加。
许多村民之间,不是亲兄弟、便是姐弟连户,要么就是姻亲挂着姻亲的关系。
平日里,农户之间经常互帮互助,亦是以这种复杂的裙带关系作为基础。
曲立三没再农村生活过,不懂得这一层关系。
不懂就不懂,但他强行下令、拆分村落,这等于是强拆掉人家的血脉姻亲呀!
有道是宁拆十座桥,不毁一桩婚。宁损百里路,不破一家门。
他这命令一下达,第二天一早、那三十几户人家,小二百口人就一起堵在了肖章临时居所的大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