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统锜温和地问胡经文:“胡卿缘何反对?”
胡经文原是潜山县监生,正统观念极强,当即大声说道:“靖王不是太祖直系血脉,鲁王才是正统。弃鲁从靖,岂不乱了纲常?”
朱统锜微微有些不悦。当初自己奉鲁监囯为正统,是想得到鲁监囯的帮助,孰知一兵一卒的实惠都没有。自己提出尊奉鲁藩,同时也是对部下的一个试探。不料刚一提出,这胡经文就大声叫好,说自己圣明。搞得自己心灰意冷,只好奉鲁王号令。
唉!这血脉亲疏真得这么重要?自己是庶出的,就真得比不上嫡出的鲁王?朱亨嘉是太祖他哥血脉,就真得不如太祖直系血亲?
“胡卿的看法,诸卿都赞同吗?”
傅谦之、桂蟾二人已被锦衣卫拉拢,自然要为朱亨嘉说话。
桂蟾大声反驳:“太平盛世,重纲常;乱世,重实力。靖王兵强马壮,又有克武昌的大功,最重要的是离咱们近,清军来围剿,随时可以出兵接应咱们。臣以为弃鲁从靖,实乃上策”。
朱统锜想了想:“桂卿之言,亦有理”。
傅谦之笑道:“殿下以为是雪中送炭好,还是锦上添花好?”
朱统锜楞了楞,若有所悟,“自然是雪中送炭好”。
傅谦之大笑:“殿下既知此理,又何故迟疑?鲁王,乃太祖嫡脉,您支持他,犹如锦上添花,不管您如何劳心劳力,他都视为必然;靖王,血脉稀疏,极需得到宗室的认可,您支持他,犹如雪中送炭,他必定会隆重地回报您”。
朱统锜恍然大悟:“孤意已决,弃鲁从靖!”
??
朱统锜的使者余公亮,来到了武昌,表达了弃鲁从靖的来意。朱亨嘉大喜,盛情款待了余公亮。
“听说余卿原是潜山县粮里,因为不满知县胡绳祖滥征田赋,才起的义?”
余公亮暗暗心惊:这监国靖王怎么对吾的底细知道得如此清楚?
“臣惭愧,为了五斗米起兵,被鞑子称为‘十亩贼’”。
“可不要小看了这五斗米,余卿为了潜山百姓多得五斗米,毅然起兵,真义士也!吾大明若多几个余卿这样的义士,何愁国祚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