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敢,厦门的航道,他太熟了。
他和漳州参将冯君瑞率三千人、六十艘船行在最前面,后面跟着总兵马得功的三千兵马。
陈泰熟读《三国》,生怕黄梧是诈降,所以不敢派满洲兵将夜登厦门,只派了些绿营兵前往。真要是明军的诈降计,也不过死了些尼堪,不伤满洲的根本。
“施副将,夜间行船,会不会遇到郑军的哨船?”
冯君瑞有些提心吊胆,他吃过郑军水师的苦头。
“不怕,这个时辰,郑军的哨船在厦门西北面,不在此处”,施琅很镇定,因为有内奸,他对郑军哨船的活动规律,了如指掌。
终于上岸了,施琅亲自举着大灯笼忽明忽暗地闪了三次,岸上也传出了三明三暗的亮光。
黄梧亲自来迎施琅。
施琅很激动,给了黄梧一个熊抱,“黄贤弟,从此以后,吾和贤弟生死相依,有吾施琅一口饭吃,就有贤弟一口饭吃”。
六千清军隐藏在黄梧的营寨内,准备给明军致命一击。
“出击!”
陈泰下达了军令,福建水师总兵盖一鹏、副将强世爵,率两万水师、四百艘战船,向厦门杀来;后面还有数百艘沙船等运输船,装着蓝拜、董阿赖、李率泰、呼尼牙罗和、苏克萨哈的陆师。
“列阵!”
随着朱成功一声令下,黄廷、林义、卢爵、洪习山、洪政、甘辉诸将纷纷在海上列阵。
郑军纵横大海多年,列起阵来紧然有序,很快地就以十艘或八艘为一队,列好了纵队,杀向清军水师。
“轰!”
清军的一艘大广船开炮了,盖一鹏对自己的这艘新船很满意。
这种船比大福船还大,用铁梨木制造,头尘体长、十分坚固,采用了多孔舵和水密隔舱技术,使用帆的面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装的炮也比普通的福船多。有点类似于朱亨嘉下令新建的新型一号大福船,共同的缺点是航速慢。
海军是个烧钱的军种,自从朱亨嘉下令用铁梨木造新型一号大福船后,清廷也不再用易生虫的松杉木,同样用铁梨木造广船;朱亨嘉用夹板,清廷也用??战争期间,谁也不愿意落后。
“轰!轰!轰!”
炮声不断。
朱成功乘着一艘快船,在各支船队间穿梭指挥。清军船多,郑军海战经验丰富,一时杀得难解难分。
“大将军,厦门起火了!”
一声惊叫,打断了朱成功的指挥,回身望去,厦门岛上,燃起了冲天的烽火。
??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