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南明靖江王> 第二百四十五章 盐商(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五章 盐商(四)(2 / 3)

奇儿娘将信将疑,“他们卖这么便宜不亏本吗?”

“儿也不知道具体为何,听在范氏盐铺当伙计的周二说,是范老爷要整江老爷,故意把盐价压得低低的”。

“蠢儿”,奇儿爹骂了一句,“既有此等好事,何不再买两袋?兵荒马乱的,盐只会越来越贵”。

??

江园正堂,汪镳一脸焦急地对江国茂说:“江兄,晋商、陕商这是把咱们徽商往绝路上逼!您得拿个主意啊!”

江国茂很平静,每逢大事有静气,是他的座右铭。

“汪贤弟,那些场商们怎么说?”

“他们都不肯降价,说咱们要不收,他们就全部转卖给晋商、陕商”。

此时的清占区盐政,施行的是“纲运法”,编设纲册,全国按地区分十纲,每纲二十万引,每引三百斤。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新引,由官府指定资本雄厚的商人,承览一纲的税银,称“纲商”,又叫“总商”。控制产盐区灶户的盐商称“场商”。

江国茂作为堂堂徽商总商,理论上拥有一纲二十万引六千万斤盐的运销资格。但是一则,手下有上百个徽州老乡,不能一人独食,得整个徽州商帮商量着分配;二则,盐引虽多,但年产量却有限。所以,必须和各地产盐区的“场商”们搞好关系。不然人家不卖给你,卖给晋商和陕商,你有盐引也拿不到盐。

一听汪镳说产盐区的场商们不愿意降价卖,江国茂皱了皱眉,“那就按去年的价收”。

“可是现在的盐价已经降到了每斤五十文,只及去年的三成。如果按去年的价进盐,再加上官府的窝银、税银,每卖一斤盐,吾等至少亏十文啊!”

“吾知道。但是,今年要是不进场商的盐,必然得罪场商,明年再想进盐就难了。亏本也得进!五十文一斤,吾等亏本,晋商和陕商亦亏本。吾倒要看看他们能撑多久”。

“可是江兄,晋商和陕商已经结盟了。他们手里的银子比咱们多得多。吾担心吾等撑不过他们呀!”

江国茂忽然笑了,如夏花般绚烂,“贤弟不要着急,愚兄自有办法。天塌不下来!”

这一笑,如太阳驱散乌云。汪镳的心里立刻镇定了许多。他钦佩地望着江国茂,这么多年的筚路蓝缕,这位兄长总能带着徽州人乘风破浪。不管多苦、多难,大家一见江国茂笑,便踏实。

“江兄,您怎么说,吾等便怎么做。便是亏本,也听您的”。

汪镳走后,江国茂对江演说:“演儿,下封请柬给范毓宾,就说为父要请他吃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