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汗一下令,漠西蒙古各部落、青藏各土司纷纷率军会合,就连叶尔羌汗国的白山派也派了一千兵马随征,十分容易,就聚集了八万大军。
偏偏有一人不来:准噶尔部的珲台吉巴图尔。
“巴图尔好大的胆子,竟敢不听从本汗的谕令!雏鹰长出了翅膀,想单飞了?那本汗就先打断他的翅膀!”
一怒之下,固始汗欲先征准噶尔部,再征讨嘉绒人。
难怪他会生气。准噶尔部能迅速壮大,和他东迁青藏有很大关系。和硕特部向东、南一迁移,西域空出了大片草场。这些草场,大多落入了兵强马壮的准噶尔部手里。在草原上,谁拥有的草场多,人口牛羊财富自然就跟着多,实力也就大。
因为这些年准噶尔部对固始汗一直恭顺,固始汗也默认了这些草场的归属。没想到准噶尔部实力增强后,居然敢不听调令,非打不可!
其实,固始汗对巴图尔的忌惮,十一年前就开始了。为了共同抵御罗刹(俄罗斯)人的入侵,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巴图尔和喀尔喀蒙古首领扎萨克图汗共同倡议下,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各部首领会盟于塔城,制订了新的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
这部法典共有一百二十一条,包罗万象,明文规定了卫拉特和喀尔喀结束内战,相互支援、共同抵御敌人的条款。对巩固牧区的社会秩序、加强卫拉特和喀尔喀各部之间的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罗刹人企图挑拨各部争斗,以从中渔利的阴谋,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为这部法典得到了各蒙古部落的一致好评,固始汗只得默认,但是心里却十分忌惮。这么重要的法典,不是由身为卫拉特蒙古盟主的自己来制订,反而由巴图尔来制订。这标志着巴图尔已经有了号召卫拉特蒙古各部的实力。
这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和硕特部已经大部分迁出了西域,留在西域的其他蒙古各部自然想找个新的大哥来依靠。
其实,固始汗误会了巴图尔,这位漠西蒙古的勇士真的无法派兵。西北部的哈萨克汗国在罗刹国(俄罗斯)的支持下,蠢蠢欲动,他正准备第三次远征哈萨克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