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打了这么多仗,朱亨嘉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统帅。他先是装出一副军粮不足的样子,在绩溪、黄山一带不慌不忙地积草屯粮。然后,忽然动了,动如脱兔!
那叫一个快!接到军令,刘文秀、马进忠、武邦贤、蔺养成部四万兵马,立即向池州府飞奔;高明贵、塔天宝、党守素、龙海阳部四万兵马飞驰至紫山,兵逼宁国;朱亨嘉则率军迅速移动到太平、旌徳二县佯攻,牵制清军。
佯攻也是攻,监国靖王一声令下,宁国府南部打得热火朝天。
吴川伯白文选、李来亨领兵一万五千,猛攻驻守龙门山的张勇;新泰侯郝尚久、秦裕春领兵一万,攻打太平县的李茹春;李元胤、姚友兴领兵一万五千,攻打正山上的张天禄;朱亨嘉自率两万中军,攻打旌德县的胡茂祯。
南部的厮杀声震天,仿亡却都不大,明军未能攻取以上各地。
于是,捷报频传,张勇、李茹春、张天禄、胡茂祯均向济度和洪承畴报捷。
接到军报,济度笑着对洪承畴说:“洪经略,看来咱们依山傍水阻击明军的策略是对的,明军果然拿宁国府毫无办法”。
洪承畴亦微笑道:“还是得让后方的吐尔玛章京小心戒备,以防明军小股部队渗透进泾县”。
??
高明贵率军一抵达紫山,便立即攻山。他牢记着监国靖王的话,“高卿此去要以快打慢,不以歼敌为目的,而应以迅速占领宁国、宣城一线,封住敌东逃浙江之路为首要目标”。
这句话容易理解,可监国的另一句话就让他迷茫了,“卿此去宁国,若见城中火起,或有喊杀声,可趁势夺城”。
火起?喊杀声?难道宁国城里有咱们的人?监国厉害啊!居然早早地在敌人后方布了先手!
屡战屡胜之下,朱亨嘉在将士中拥有了崇高的威望。以致于高明贵将临时联系上的义士,当成了朱亨嘉早早埋在敌后的伏笔,敬佩不已。
当时,监国靖王望着高明贵眼神里流淌出来的小星星,也不点破,而是厚颜无耻地摆出了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天太冷,就差拿把鹅毛扇扇一扇了。
紫山在宁国县南百里,高数百仞,周二百里。大明崇祯二十五年三月十五日,明军连攻两天紫山,清将张大元善守,其部有五千悍卒,一时难以攻克。
第三日,眼瞅着快攻下了,宁国城里的清军左标提督李本深,从一万宁国守军中挤出三千增援紫山,一时间又僵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