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南明靖江王> 第三百零二章 扫奸(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二章 扫奸(七)(1 / 4)

泱泱大明/p

?“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南直隶太平府芜湖县,位于长江、青弋江交汇处,交通便利。松江布多在芜湖浆染加工后,沿长江,再经楚、蜀,散于闽粤秦晋滇黔诸地。因而商业异常繁荣,不光是布市,亦是有名的米市。/p

长江之畔的浆染坊内,闵遵古望着浆染工们将一捆捆松江布,放在碾石上砑碾。优质碾石可不好找!产于江北,性冷质细,每块值银十余两呢。/p

“哎!世道再乱,也得穿衣吃饭啊!”/p

闵遵古重重地叹了口气,这些年战争不断,各行各业都深受波及,还好,闵氏浆染坊工艺精良,能染出一种毛青布,红焰之色隐然,为各地所珍爱。所以,生意尚能维持。/p

“闵兄,快随我走,宣城来人了”,好友孙继禹来寻他,一见着他,扯着袖子便往索面巷拽。/p

“贤弟勿急,何事如此匆忙?”/p

“宣城汤公来了,沈公、钱公、洪兄、汪兄俱到了,快随小弟去新安文会馆”。/p

“新安文会馆”,大大有名!/p

金声、江天一等义士遇害后,闵遵古十分敬佩他们,冒险到南京为他们收尸棺殓。棺殓完金声和江天一后即回到芜湖,与孙继禹、洪一维、汪洪仁等人集资,在索面巷创建了这座会馆。/p

表面上看,此馆祭祀的是文昌星和朱熹(祖籍徽州婺源县),实际上还祭祀着金声和江天一。馆内收藏有金声的著作《金太史集》、江天一的著作《江止庵遗集》。刚开始很少有人知道,慢慢地,江南义士听闻此处有金声和江天一的画像和遗作,慕名而来、捐款捐物者不断。新安文会馆遂成了芜湖一带反清义士的精神圣地。/p

二人走到会馆门前,门头镌刻着“天都文献”四个大字”“,一股“儒劲”、“儒味”和“儒义”之气扑面而来。/p

入得馆内厢房,已有五人等候在此。正中一人,乃是沈寿岳派往芜湖邓降卜从善的使者汤斯祜。汤斯社左右,还坐着四人。其中一人,穿着打扮和其他人明显不同。在清虏威胁下,此人居然没剃发,而且还身着一身大明衣冠。乃是沈寿岳的族亲、“江上二沈”之一、芜湖名士沈士柱。/p

沈士柱,字昆铜,弘光朝灭亡后,一直在芜湖反清。历史上,他反清被抓,芜湖知县李浚审问他:“本朝大局已定,为何仍着古冠大服?”答曰:“我是故国人,应着故国鬼”。李浚道:“本朝法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答曰:“生为故国人,死为故国儿”,“你食大明禄,背叛大明国,可知罪,可知耻么?”搞得李浚满脸羞红,赧颜退堂。/p

沈寿岳派汤斯祜来芜湖,头一个便是联系沈士柱。沈士柱又向汤斯祜推荐了好友钱澄之、闵遵古、孙继禹、洪一维、汪洪仁,约在新安文会馆见面。/p…

众人见面,寒暄了片刻,立即进入正题。/p

“王田,汝将伪清芜采总兵卜从善的情况说与诸君听听”,汤斯祜对一名身着绿营兵服的军士说道。/p

王田乃是义士许大成的好友,也是清芜采总兵卜从善的亲兵,早已被许大成策反。/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