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南明靖江王> 第三百一十八章 复京(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八章 复京(十一)(2 / 3)

通过与固始汗茶马互市,明军获得了大量战马。历经血战后,孙广威的骑兵还有八千余骑,赵奚部的三百头战象还剩两百头。

朱亨嘉觉得己军的数量远多于敌军,岂有十六万多大军让六万敌军压着打的道理?他决定主动出击,让骑兵和象兵先行,步兵紧跟,所以布疏阵,为战马和大象留好通道。不料竟让赵布泰误会自己欲靠火器取胜。

大战在即,朱亨嘉下令自己的王车,在阵内绕行一圈,鼓舞士气。

这王车其实是一座指挥台,由八匹骏马拉着,中央有一高台,立有盘龙大纛,供朱亨嘉指挥作战用。这其实已经逾制了,天子不过驾六马,诸侯驾四马,监国靖王驾八马,牛!其实他还想整个十六匹马、二十八匹马什么的,可惜古代的栈道条件有限,马再多,车就跑不起来了。

王车一跑起来,那杆高数丈的盘龙大纛迎风招展,威风凛凛。在大明朝的各类军旗中,纛旗的地位最高,号称“旗头”,比牙旗、号旗、信幡、五方旗高得多。纛旗中,又以盘龙大纛最尊,比麒麟大纛、老虎大纛尊贵,代表着最高统治者。

好一杆盘龙大纛!旗杆顶部有一个用耗牛尾制成的毛球,称为“旓”。这“旓”可不一般,当年黄帝战胜蚩尤,剪下蚩尤的头发作为纛的装饰。有“旓”,才配作帝王之旗。

明军连战连胜,士气本来就高。又见到监国靖王的那杆盘龙大纛亲临,无不振奋。

“千岁!”

“千岁!”

“千岁!”

欢呼声震得丹阳城发抖。

??

“出击”,赵布泰一凛,下达了军令。

指挥台上,朱亨嘉端着千里镜,只见烟尘滚滚。打了这么多年仗,他已经学会从烟尘中判断敌人的数量。

“鞑子居然有一万多骑?”

此前从马宝的汇报中,他判断敌军的骑兵有数千人,不料竟有万骑。

“大意了呀”,朱亨嘉叹了一声。但他并不想改变作战方略,两军交战、最忌临时变换打法。顿了顿,吼道:“传孤的军令,骑兵、象兵出击!”

“哒哒哒!”

“哒哒哒!”

两股骑兵绞杀在一起。

“噜噜噜”,“噜噜噜!”

两百头大象甩着长鼻,咆哮着冲向清军。

“那是什么?”

“大象!”

“敬谨亲王就是吃了这些畜牲的亏!”

毛竹山之战后,明军军中有战象的消息,早已传至清军各部。

清军有所防备,或是拨马让过战象,或者张弓射杀战象上的驭手。只要射杀了驭手,战象没人指挥便好办了,这是毛竹山战役后,清军将领总结出的法子。战争便是如此,敌我双方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尽管如此,这些庞然大物,依然给八旗将士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杀!杀!杀!”

明清双方的骑兵绞在一起,都失去了速度。

见骑兵失去了速度,朱亨嘉下令步兵出击,清军的步兵也杀至。

此时,双方混杀在一起,大炮发挥不出作用,比拼的便是战阵的配合,还有士卒的精锐。

赵布泰暗暗叫苦,他没想到明军居然有这么多骑兵,成功地让己方骑兵失去了速度。现在双方打成了混战,明军兵多,自己兵少,明显吃亏。可撤又不能撤,两军粘在一起,一撤立即全军崩溃,只能拼死作战,希望八旗将士的武勇能够创造奇迹。

“好!粘在一起便好打了!”

朱亨嘉大喜,下令郝尚久、张成武、王国玺、龙海阳,武邦贤、景可勤各部猛打、猛冲,兵多打兵少,耗也要耗死清军。

两翼的刘文秀、高明贵也率领部下奋勇拼杀。

无边无际的大军,让赵布泰体会到了什么叫人多势重,他虽然拼死抵抗却依然渐渐不支。

??

“弟兄们,跟着我,朝敌人的帅旗杀!”

胡茂祯大吼着,一马当先,率五千部下,杀向赵布泰的帅旗。他原是高杰部下第一猛将,高杰常以之为先锋,作战很勇猛。

自从跟李本深谈完话后,他总觉得有一柄剑,悬挂在自己的脖子上方,凉嗖嗖的。

“若想免祸,唯有立功”,李本深的话一直在脑海边回响。再也没什么比斩将夺旗功更大的了,他盯准了赵布泰的帅旗。

见他来势汹汹,赵布泰下令蒋国柱部拦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