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的大西军统帅孙可望,听到这个消息,天眩地转,一口鲜血喷出。
在大西军中,孙可望以谋略见长,不仅能打仗,而且善理民政,文武双全,军中人称“一堵墙”。
北有乌江;西有广河;东面是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和苗蛮土寨;南面是朱亨嘉的大军。不但东、西、南三面被明军包围,粮草也不足了。
即使是足智多谋的“一堵墙”,现在也摇摇欲坠,再也不能为部下挡风遮雨。
“三位将军,大帅正在休息”。
“闪开,吾等要见大哥”。
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闯入大帐。
孙可望知道此时一定要安抚住人心,急忙给三人让座,热情接待。
“大哥,现在吾军已经陷入重围,军中缺粮,您要早作决定啊!”
“三位贤弟,吾军尚有十万,全军渡乌江如何?”
“大哥,乌江天险难渡,况且,就算回了四川,四川残破,又有豪格的大军,岂不是自陷死地?”刘文秀十分担心。
李定囯说话了:“大哥,老大王临终前曾有遗言,要我等归明,勿为不义。您岂可一错再错?”
四王中,艾能奇跟孙可望关系最好,他也赞成归明。
“大哥,大明朝乃是正朔,吾等降明不丢人。”
孙可望觉得自己手上还有十一万大军,犹豫不决,还想再撑一撑。
李定国拔剑欲自刎:“大哥,吾辈也曾是良家子,迫于生存才做了贼。难道大哥想让吾等一辈子脑袋上顶个贼字吗?大哥不投明,弟唯有一死。”
“哎呀,二弟,汝这是干什么?”孙可望急忙抢过剑安抚李定国。
李定囯、刘文秀、艾能奇长跪不起。
孙可望一声长吁:“三位贤弟快快请起,吾依汝等便是”。
朱亨嘉的使臣、陕西道御史连城璧看着碗里的鸡腿在沉思。
上次,朱亨嘉派连城璧劝降大西四王。孙可望问自己四人封何爵,连城璧说封列侯。孙可望不满,坚持要封国公。
结果连城璧说,吾大明没有无功封囯公的传统,您想封公爵,可以,请为囯家立功。
孙可望大怒,将其软禁在军中。
一开始待遇还好,顿顿有肉;西军渡过乌江,打了胜仗后,待遇变差了,每顿仅给两个馒头、一碗稀饭;这段时间又好了起来,今天居然有鸡腿。
连城璧冷笑:看来孙可望这厮是吃了败仗啊!
连城璧,字如白,崇祯十三年进士,隆武朝陕西道御史。
历史上,这位是个狠人,把大明朝的官印看得比命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