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沈逸舟一松口,蓝思雪就提议道:“妾身方才细细听选拔制度有感,觉得考试不能只是考试而已,我们要选择于国有利的人才,而不是单纯的书呆子。”
原本只是打算拿这事让蓝思雪闲不下来的沈逸舟十分意外,面有欣赏和惊喜,笑着说道:“正合朕心意,爱妃继续说。”
她不是一般的闺阁女子,她想的格局甚至比一些朝堂大臣都大,让他惊艳。
不止如此,沈逸舟让她说,蓝思雪也不推脱,点点头继续说道:“选拔依靠的是成绩和选拔官员,但我们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试卷。什么样的试卷才能让读书人获得高分、走向仕途?”
这话没说破,但沈逸舟明白她的意思。
读书便为考取功名,只有获得高分和阅卷者的认可,方能高中。
而试卷和阅卷两个环节,更是能在无形中,引导秀才和读书人往不同的方向发展,体现着国家某个阶段对人才的要求。
“若想要改变试卷,很多人或许会来不及备考。”
蓝思雪有条不紊说道:“不需要备考,我们要的便是经验。从常衡身上,我更是清楚得明白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意思。每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他或许不适合读书,但专精某领域很适合教学,把所知所得推广出去,也能为民造福。”
“如此说来,农桑针织、水利、建筑、政治体系、文化教育、发明专利等等方面皆需专精人才。”沈逸舟越听越觉得有理,点点头继续说:“应用之后,我们还是要这个人多方位发展,成为真正适用人才。”
两人一拍即合,打算从会试的试卷上做文章,比如将试卷分为不同专精方面的不同试卷,各有所长更有利于整体发展。
越说越契合,蓝思雪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新的春闱了。
沈逸舟凝了心神,认真说道:“术业有专攻,常衡这样的人才应该不少,散落民间各地。这些人若是成功收入朝中,或许更有一番盛世可展望。”
两人越说越有劲,拿了笔墨当场记下了几个不同方向的想法,将再会试的方面更丰富些。
两人一没注意就熬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翻阅了无数的资料,将会试的题目定了大致的方向,改天由无数专人再专业化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