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里面,远远瞧见两座冒着烟的大鉴炉时,杨业兴不由瞪大了双眼。
这两座高炉,跟他见过的大鉴炉不太一样,主要是高炉旁边还多了两座炉,一座炉顶几乎封了起来,另一座四四方方,就像一个大风箱,还砌砖连着大鉴炉,也不知是干嘛用的。
他隐隐觉得,娄烦之所以能炼出品相那么好的铁料,靠的就是那两座炉子。
秦川看到他上的神情后,也不出声,只领着他往存放铁料的库房走去。
精炼炉和热风炉本就不是什么保密的东西,来矿场干过活的人都见过这两个炉子,甚至在矿场四周的山上也能瞧得见。
但知道里面结构的人只有参与建造的几十个工匠和炉丁,知道炼铁流程的人,只有十几名负责操作的炉丁,知道其中原理的,只有他和严三七在内的寥寥数人。
娄烦铁的诀窍在于高温煅烧出铁水,然后在坩埚里吹空气搅炼,并加入石灰石等以此来去除杂质,这一套方法可不是单单看个精炼炉就能学到的。
而且,秦川对炉丁的管控很严格,不许他们和家人随意离开黑山,有重要事情要离开的时候也要有关帝军陪同。
杨业兴眼睛一直盯着那两座奇怪的炉子,直到秦川将他带进库房。
他来娄烦的目的就是为了确认这里有大量铁料,并查验这些铁料的品相是否如一。
进了宽大的库房,看到堆积如山的铁块,并经由秦川同意之后,杨业兴便拿着西洋镜,领十几个随从在铁块堆里抽样打断,仔细检查。
秦川也不急,等他抽样查够之后,又领着他出门,去一处露铁料场继续查看。
铁场的库房并不多,所以大部分铁料都是露堆放的,吕梁山区空气干燥,生锈现象并不多。
在堆积如山的铁料四周转了老半后,杨业兴按捺不住激动地跑到秦川身边,客客气气道:“大人,就按先前跟罗公子所约定的价格,您的铁料杨氏商号全要了,鄙人这就派人赶回德州,让商号发运粮食和银两,首批先运二十万斤生铁和二十万斤熟铁,以后每个月再运一次。”
秦川呵呵笑了笑:“好,好。”
“大人,咱们这就定个契约吧。”
“好,好。”
秦川呵呵笑着将他领到铁场的公事房,取来笔墨纸砚,当场立下契约。
二十万斤生铁就是三千两白银,二十万熟铁六千两,合计九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