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要争夺诗魁,樊凡找到陌上春阁的人,进而找到了碧儿姑娘。
碧儿野心大,懂得抓住机会,彼时早将那词曲练得十分熟稔,用的是苏州里的南腔,音律和缓缠绵,音线细腻绵长。
樊凡很满意。
不过,既然是亮相表演,光是词好、曲好、唱得好,在樊凡看来,不免太过单薄,还得借着独特的场景,平添几分意境。
于是他凑到碧儿耳根边,低声交代了几句。
只见碧儿眼睛忽而发亮,嘴角不自主上翘,难掩喜色,一边用心仔细记着樊凡的交代,一边频频点头。
待樊凡说完,碧儿说道:“谢过小公子的指点,碧儿这就去办。”
……
等樊凡再次回到湖边,那西下的夕阳已将没入山下,残留余晖,天色将暗。
两层的画舫船上,侍女们依次将灯笼引燃,画舫船浮于碧色湖面,灯火璀璨,代替那渐渐抹去的夕阳,夺走众人的目光。
又见许多侍女蹲在岸边,纷纷往湖里放入一盏盏荷灯,一盏一盏随微波散开,与那画舫船相映,如众星拱月般。
小厮们分成两排,站在岸边长廊两侧,引导众学子上船——诗会马上就要正式开始了。
学子们三三两两结伴上船,樊凡也跟着上了船。
画舫船里的宴席排场自然也同样奢华,各类佳肴自不必多说,座位或是靠着那窗,或是靠着那栏杆,甚至摆到了外头的甲板上,空留出中间的场地,以便诗会上学子们上场把酒言诗、肆意挥洒。
最前头,摆着五张矮桌、蒲席,物品摆放要显得更庄重一些,此处便是评委席了——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学究、老教谕来品读诗句,评出诗魁,以示公正。
大抵是因为“白鹭榜首”的原因,赵安炀偏爱樊凡,于是他的位置中央靠前,视野开阔,大有后世“C位”的意思。
待众人都坐下,赵安炀压轴出场,场面话一套接着一套,信手拈来,樊凡暗想,这家伙恐怕是没少举办诗会。
樊凡顾不得与周围人交谈寒暄,只顾着低头吃饭——他实在是饿极了,傍晚时吃的那几块糕点早已消化一空,肚子咕咕直响。
二则是这菜肴美味可口,若是为了与人空谈几句而辜负了它们,岂不可惜?
于是,若有人与他搭话,他便只是连连点头应是;若是听到别人大声叫好,他便象征性抬抬头,望几眼;若是听到说要举杯,他便以茶代酒,跟着举杯。
随后是评委们进场,樊凡本来依旧低头吃饭,可忽然听到赵安炀有说什么“葛柳渊”,樊凡以为自己听错了,亦或者是这苏州城里还有什么别葛柳渊。
结果,他嘴里还啃着个鸡腿,一抬头,正好对上葛柳渊的眼神。
还真是葛柳渊,白鹭学府的葛教谕。
葛教谕面带微笑,好似在说“小友,我们又见面了”——虽然被你拒绝了,当不了你的老师,但我们会经常碰面的。
微笑中带着点期待。
樊凡赶紧放下鸡腿,坐端正了,拱手回礼。
在白鹭学府诸多名师中,大家各有所长,若是论到对对子和诗词歌赋,葛柳渊必是排于榜首。当年,他在殿试当中,凭借着临场赋诗被皇帝点为探花,其名声远扬在外。
赵安炀能请到葛柳渊来当评委,脸上又平添了几分得意——没想到罢,我赵府就是这么有本事。
人齐了,时辰也倒了,本应开始的诗会,这时多了个小插曲。
一白鹭学府的学子见场上有葛教谕,站起来说:“某听闻,葛教谕当日在十里客栈出的对子,精妙无比,难倒了众多学子,屡屡碰壁,后来被一十余岁的小学童解出……没错,正是咱们白鹭榜首樊同学。今日,樊同学恰好也在场,不如葛教谕再出一题考校考校樊同学,也让我们在场的同学好好长长眼。”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起哄。
“说得对,让我们也见识见识樊同学的才华。”
“如此难得机会,且就当是诗会前暖暖场子罢。”
……
不得不说,提出此建议的人十分懂得拿捏时机——
一则是,葛柳渊在白鹭学府里就常常出对子考校学生,上联常常让人拍手叫好,此番诗会上出个题,合情合理。
二则是,葛柳渊以往出的对子妙是妙,却让人很难答出下联,此次若是出题,必定不能是太过简单的。于是乎,若是不巧,樊凡没能答出来,难免要遭人一波嘲讽。
若是樊凡能答出来,皆大欢喜,谁也没损失什么,所谓“长长眼”嘛。
葛柳渊岂能看不出此人的心机,他依旧保持和煦的微笑,道:“难得碰上,确实是个好机会,只是老夫最难最巧的一副上联,已经被樊小友解出,可惜近日才思不佳,未能琢磨出好的对子,恐怕要令诸位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