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行的是天子礼,这就足以说明,吐蕃对大唐有臣服之心,愿意在大唐的庇护下,共同发展。
老李同志也很满足。
看看!
朕手中的江山更大、国家威望更高、只等西边安定了,就可以对东边的高丽、倭国进行整治了。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
朕是天命之子,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
老李同志带着和煦的笑容,手一伸:
“贤侄,平身!”
吐蕃使者再次拜谒。
然后恭敬的道:
“陛下,大唐气象万千,威仪天下。吐蕃王素来仰慕已久,此番特命吐蕃世子亲至长安,盼与大唐结为万世之好!”
就是来娶你们的公主来了!
快点把人给我吧,给了我就好麻溜的回吐蕃去。
松赞干布弯腰低头,心中暗道。
老李同志龙心大悦啊!
瞧瞧,多会说话啊。
气象万千!
威仪天下!
只听老李道:
“贤侄一表人才,朕也觉得吐蕃与大唐若能结为万世之好,那自然是大喜事一件。为此,朕特意……”
“等一下!”
眼看着老李同志就要说出文成公主这个四个字,李奇出声了。
这一出声,突兀至极。
甚至有点惊骇。
太极殿上的满朝文武全都惊恐的看着李奇,心中都暗道不妙。
我滴个乖乖啊。
贤王殿下,你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这可是两国邦交,不能胡来啊。
果然,老李同志听到李奇的声音,心中也是一个哆嗦。
这小子怎么来了?
没诏他入宫啊,自己上朝来了?
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且听听你小子有什么想法。…
而场上最激动的,则要莫过于松赞干布了。
昨日和李奇的会面,松赞干布对李奇的观感大好,而且李奇也承诺了,会在朝会上为自己说好话。现在看来,这位殿下果真是信人也,说到做到!
老李清了清嗓子,然后道:
“奇儿,你有什么要说的?”
李奇大大方方的站了出来。
然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字一顿道:
“儿臣不同意与吐蕃和亲。”
就这一句话,所有人的心都凉了。
完犊子。
就知道殿下要搞事情,要为难一下吐蕃使者,可是谁tā • mā • de敢想,殿下居然不同意这门和亲?
这可是吐蕃的主动示好啊。
为什么不同意呢?
为大唐西境换来一份万年太平,有什么不好吗?
全部人都傻眼。
最傻眼的,依旧要数松赞干布本人了。
这剧情的发展不对啊,昨日殿下还答应的好好的。
莫非……莫非他看出了我不想常住在长安,所以才不同意和亲?
老李眼皮子跳了跳,尽量稳住心神。
然后看向李奇:
“奇儿,今天是百官朝会,你若是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朕不怪罪于你。但是你若是信口开河,即便是朕的儿子,朕也不能轻饶。”
这话说的就有点严重了。
尤其是对李奇而言。
要知道,老李对李奇向来是宽容的很,只要李奇不把这太极殿的横梁给拆了,老李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两国邦交,无小事。
李奇丝毫不惧,道:
“好,那儿臣便说说。”
“不得不承认,吐蕃世子是一个人才,换做任何一个时间、一个地点,我都愿意和吐蕃世子交个朋友。但是,若是奔着来大唐和亲,想娶大唐的公主,那就不行。”
“我大唐威服四海,堂堂正正。”
“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兵锋所指,皆为王土!”
“吐蕃若是不曾犯我大唐,我大唐自然也不会无缘无故攻打吐蕃。但是,吐蕃若是以为可以威胁我大唐西境的安危,那就不妨试试。”
“所以和亲之事,我是坚决不能答应的。”
“松赞兄弟,这长安满大街的女子,你若有心仪的,大可以去追求。”
“一个男人,难道连自己喜欢的女人也不能选择吗?”
“和亲之事,休要再提。”
李奇痛痛快快的说了一通。
振聋发聩。
尤其是此刻是大唐,并没有出现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这种事情,但是这句话,这十个字,却仿佛洪钟大吕一般,震得这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全都面色煞白。
一个十五岁的小小王爷,都能有这番见识、这等胆量、这般魄力!
想想自己呢?
汗颜啊!
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这一刻都觉得有些汗颜。
即便心中支持和亲的,此刻也有些心虚,底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