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那咋办谁让你喝多答应齐兄弟了。【求月票求打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三章 那咋办谁让你喝多答应齐兄弟了。【求月票求打赏】(2 / 4)

如今身为金陵府平章政事的李善长,还是有些自持身份的。/p

可如今,在看到朱元璋对刘伯温如此的客气重视,却显得他有些没有存在感了。/p

所以这才开口。/p

刘伯温心中一想,却突然说道:“对了,大帅,我曾经在各地发往浙江府的廷纪当中看到过你们的九字方略。”/p

“在下想问,这九字方略是何人所提啊?”/p

朱元璋虽然在李善长和刘伯温说话时一直埋头喝着茶,可对于这二人的心思,却一清二楚。/p

缓缓往杯中倒了一盏茶,随后奉给了一旁的李善长。/p…

笑着恭维道:“这方略啊,就是我们的李善长,李先生所提。”/p

闻言,刘伯温当即起身说道:“高明,高明啊!”/p

“李先生实在了不起。”/p

可李善长却拱手道:“这都是朱升的高见,我只是借鉴。”/p

但刘伯温却一摆手,说道:“可正是这九字方略,决定了大帅所率领的义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前进一步则稳固一步,步步为营,越战越强。”/p

“而元廷兵部对此是既愤慨,又恼怒。却无计可施。”/p

“大帅,如果说这取天下的方略,在下仍然以为这是最佳方略,舍无其它。李先生这九个字,居功至伟啊。”/p

听着这刘伯温在自己的面前捧这李善长,朱元璋心知肚明,去还是十分配合他们文人这种交谈的方式,时不时便点头称赞。/p

面对刘伯温的夸赞,李善长也是笑着对身边的朱元璋说道:“这全是上位之功,如无上位,善长这九个字,徒为画饼而已呀。”/p

李善长说完,三人皆是一阵轻笑。/p

朱元璋转身示意刘伯温坐下说话后,那刘伯温却继续说道:“画饼者,心中有饼,没有这九字方略,何来这宏伟气向啊。”/p

刘伯温对李善长的吹捧,可谓赞叹到了极致。/p

显然,如今的他虽然在表面上拜入了齐衡的阵营当中。/p

可实质,却是朱元璋的麾下。/p

而这李善长,也是朱元璋的心腹。/p

所以,刘伯温并不想与李善长交恶,哪怕从双方阵营来看,似乎已经不可避免。/p

对此,坐在圆桌中间位置的朱元璋也是心中看的明白。/p

这时,对面的李善长便很快的岔开了话题,说道:“可是,现在好多部将们都劝上位赶紧称王。因为义军属地已纵横千里,百姓数百万,兵马近十五万。”/p

“并建金陵未首府应天,上位统率如此强大的力量,相形之下,大元帅的尊号已经不够了。”/p

听这话的朱元璋,也是清楚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便将目光看向了身边的刘伯温,想要看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p

而刘伯温在感受到朱元璋的目光后,也随之说道:“善长兄所言,也是有一些道理的。不过,部将们希望大帅称王,那是有他们的功名心在作怪,因为一旦大帅进位为王,他们也就可以随之而进封了。”/p

“可在下以为,目前仍然不可以称王,因为元廷在招抚之策失败后,一定会再度围剿,再度集结北方大军,围攻江浙皖一带的农民义军,谁在此时称王,谁就是元廷的首敌。”/p

“大帅,目前仍应该以小明王为尊,避免成为元廷的主攻目标。”/p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置可否。/p

可一旁的李善长却突然端起茶壶,作势倒茶之时,对着刘伯温说道:“伯温兄,听说你曾经给元廷上过一道奏折。痛斥义军十恶,上位与我早就想听听是哪十恶了。”/p…

朱元璋也是在一旁急忙点头。/p

而听到这话的刘伯温,却是脸色一变。/p

他明白,李善长在这个时候说出这个话来,显然是想要为难于他的。/p

让他在义军头子面前说自己曾经痛斥义军的话,这不是将他架在火炉上烤吗?/p

从这一刻,刘伯温才明白,不管自己如何想,在李善长的心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已不可调和。/p

可他却不知道,李善长给他挖的坑又何止这一个。/p

原本还高高兴兴的谈论策略的刘伯温,刚刚高兴的劲儿头瞬间没了。/p

这一幕就好像朋友之间正互无猜忌的谈天说地时,没有人计较这话里的长短,可却突然有一个人,拿着你说的话当众表明。/p

让刚刚的兴致瞬间消散。/p

本以为自己的一腔真心能换来真心,却被旁人糟糠以待。/p

见此,刘伯温只能是硬着头皮缓缓说道:“得罪,得罪。”/p

“那时候的在下,对元廷抱有一腔的愚忠,憋着劲的想方设法对付方国珍,现在想来,内疚的很,汗颜呐,汗颜。”/p

显然,刘伯温很不想提起这些话。/p

李善长在提起刚刚的由头后,便沉默的躲在了一边不说话了。/p

倒是朱元璋,却是真的想要听听到底骂了些什么,说道:“先生这样的高人上奏,恐怕不光是骂吧?就算是骂,咱也要听听,到底是怎样骂的。”/p

见朱元璋如此给他面子和台阶,刘伯温也就不再犹豫,当即说道:“大帅明鉴,在下所说的十恶,实则是农民弟兄们的十个致命弱点。”/p

听到这话,朱元璋更来劲了。/p

一听是自己的致命弱点,正发愁不知道该如何治政的他,忙催促道:“先生快说,是哪十个致命弱点?”/p

刘伯温长长喘了口气,随后起身郑重的说道:“第一,不敬孔孟,亵渎圣人之道。”/p

“第二,败坏天理人伦。”/p

“第三,攻伐无度,形同流寇。”/p

“第四,时降时反,互相猜疑。”/p

“第五,粮饷不能自足,临阵不知兵法。”/p

“第六,掠rén • qī女财产,只知取之于民,而不知养于民。”/p

“第七,为将者心胸狭隘。”/p

“第八,为士者缺乏训练,作战形同群殴。”/p

“第九,胜时聚集,败时做鸟兽散。”/p

“第十,此义军与彼义军间互相猜忌,互相攻伐。”/p

说完,拱手对着朱元璋说道:“禀大帅,在下最后的结论是,如果这些恶劣之处不除,义军终究是草寇,绝不能成大事。”/p

随着刘伯温这十骂说完,朱元璋整个人都楞在了那里。/p

目瞪口呆的看着刘伯温,不知道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p

而另外一边的李善长,则满脸的尴尬,低头不语。/p

这为人处事方面,他强于刘伯温的又何止一星半点。/p

如此辱骂,怎么能当着朱元璋这个义军头子的面说出来?/p…

这些东西,难道他李善长不知道吗?/p

当然,这也是李善长知道刘伯温的性格,所以故意给他挖的坑。/p

场中的气氛瞬间诡异起来。/p

刘伯温是痛快的说完了,可朱元璋却沉默了。/p

朱元璋这个人和正常人不一样。/p

如果刘伯温这十骂骂的不对,他根本不会在意,也压根不会在他的心里引的波澜。/p

毕竟能够成为上位者,又怎么会真的在乎这些刘伯温曾经在敌对面时的骂言。/p

可是,刘伯温这十骂,却骂的实实在在,每一句都骂在了他们义军的痛处。/p

正如他刘伯温所说,这些恶劣之处,全部都是他们义军的致命缺点。/p

就好像之前金陵城中的乱象一般,不正是因为这十个致命缺点所引起的吗?/p

至于其它的,他朱元璋也能在义军的身上找到。/p

虽然其中的粮草不能自足说错了,可当时这些话是说方国珍的。/p

而且,他朱元璋也确实不能自足粮草。/p

如果没有齐衡在,没有他曾经在黄岗城的筹谋,还有之后在安丰路的主政。/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