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那咋办谁让你喝多答应齐兄弟了。【求月票求打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三章 那咋办谁让你喝多答应齐兄弟了。【求月票求打赏】(4 / 4)

作为曾经的失败者,对于自己如今的地位,李善长则更加看重。/p

毕竟,他没有什么功名在身,如今所得到的一切,就是他最后的一点依仗了。/p

况且,如今刘伯温已经投靠到了齐衡的麾下。/p

虽然自己对于齐衡如今的地位还无法有丝毫的撼动。/p

自己也自认比不过齐衡的才能。/p

可是,刘伯温毕竟不是齐衡。/p

而且,对付刘伯温,也是在对付齐衡。/p

让齐衡的势力不至于一天天的扩大。/p

清晨。/p

在心中憋了一夜的汤和与徐达,一大早便来到了李善长的府邸当中。/p

可刚刚走进没多久,就当汤和与徐达随口说着文人的事情时,李善长却突然从长廊的拐角走了出来。/p

在看到李善长的一瞬间,二人皆是一惊。/p

可那李善长,却仿佛早已知晓这二人会来一般,面带笑意。/p…

汤和徐达二人随着李善长来到了后院的凉亭当中。/p

坐在石椅上,汤和在这过程中也猜到了李善长应该是知道他们来得原因,便爽快的说道:“李先生,您应该也瞧出来了,那刘伯温一到,就成了上位的座上客,心头肉。”/p

“那风头,都超过了先生你。”/p

明白汤和他们此行来用意所在的李善长,脸上只是轻笑着,却什么也不说。/p

汤和继续说道:“你当然可以保持风度什么都不在乎,可咱们弟兄们心里头不服啊。”/p

听到这话,李善长微微一笑,端着架子,说道:“我天生就这风度,用不着保持。”/p

随后又明知故问的说道:“可你们俩有什么不服的啊?你们是武将,要我说,汤帅,你得有点胸怀嘛。”/p

汤和不屑一顾的笑了笑,说道:“李先生啊,这就不是个胸怀的问题,那刘伯温跟咱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p

李善长装出疑惑的问道:“这话从何说起啊?”/p

汤和道:“李先生,咱们都是淮西出身,而那刘伯温是浙江官吏出身,杀过不少义军弟兄,如今被元廷抛弃,穷途末路了,才投靠了咱们。”/p

“咱们弟兄啊,信不过他。”/p

作为如今三位正将军当中脑子比较活络的一个,汤和并没有直接说出刘伯温痛骂他们的话,反而是以这样一个理由打开了话头。/p

闻言,李善长缓缓道:“今非昔比啊,刘伯温已非当年,再说,你们这话跟我说有什么用,那刘伯温又不是我请来得,而且,如今的刘伯温是大将军的门下,你们往日跟大将军关系那么好,为何不去找他呢?”/p

一旁的徐达比较性子直,直接说道:“咱现在就去找齐兄弟和上位说去,摊开了讲。”/p

可正当他起身时,却被汤和给拦住了。/p

随后转头看向李善长说道:“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去跟齐兄弟去说,可如今那刘伯温毕竟是齐兄弟的门下,若是这么去说,也是怕齐兄弟多想。而且上位那人李先生也是知道的,咱跟他说有什么用。”/p

听到这话,李善长笑了笑,也不再矫情,直接说道:“如今刘伯温刚刚来到这里,我们又何必这么急呢?要给人家也留点颜面。而且,如今他刚来,又给上位讲了那么几条建议,也颇有价值,如今上位正看重此人,很是喜欢,此时去说,也确实没什么用。”/p

“要我说啊,这人都是慢慢的接触时间长了,也就知根知底了。那刘伯温是什么人,我是最清楚的,像他这样出身书香门第的,向来喜欢什么清净清雅,跟我们这样的人不一样,在为人处事上,自视甚高。要我说,汤帅、徐帅,你们也别急,多听听,多看看,等到了上位对他看清楚的时候,再说也不迟嘛。”/p

李善长这话,深深浅浅的,让徐达和汤和听的一阵迷糊,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p…

但也隐约的听出,李善长是要他们暂且先忍耐忍耐,等到了时机再说再做。/p

想到这里,徐达和汤和也就差不多得到了这一趟前来的目的,又互相聊了聊后,这才缓缓离开。/p

下午。/p

大帅府内。/p

朱元璋传令军中大小官员,都汇聚在了他的大帅府中。/p

昨日在听到刘伯温的话后,他一整晚都在思考,左思右想,觉得这些东西不能光他一个人学习改正。/p

也要所有义军学习改正,才有效果。/p

“大帅上朝,众帅觐见!”/p

随着大帅府外士兵的一声高喊,门外的军中将领、以及李善长刘伯温皆来到了府中。/p

在看到左右两侧站着的众人时,朱元璋缓缓开口道:“今日咱聚议呀,是要送给你们一件宝贝。”/p

“啥宝贝啊?”/p

“律令!”/p

说着,朱元璋从案桌上拿起一本册子,继续说道:“是啥律令啊?”/p

“是建军施政的律令。”/p

随着话音落下,两名马秀英的丫鬟,缓缓从后台走出,手中端着两个托盘,上面放着一本本的册子。/p

随之,将其一本本的发给了在场所有将领们。/p

看着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拿到了这本律令,唯独那李善长和刘伯温没有。/p

刘伯温的脸上不由的露出了隐含的得意,毕竟这些律令都是根据他自己的十骂而来。/p

可见朱元璋是真的看重他。/p

而台上的朱元璋也在这时说道:“这律令啊,是咱同李善长、刘伯温共同商量制定的,连夜拓印了五十本,先发给副将以上的官员斟酌,待修订后,再发给全军将士。九夫长以上,人手一本。”/p

虽然之前已经下达了一些军规军纪,但朱元璋还是根据刘伯温的那十骂,在齐衡的军规军纪上又增加了一些。/p

“在这律令当中规定啊,对待孔圣、书院、士绅、商贾、战俘、民众、农桑、僧侣、经济,九方面的方针策略。”/p

“各州府县、各部各营,都要照此遵行。”/p

“这可是个好东西呀,一个,从此以后所有将士都有章可循,第二个呢,如果不识字的,可以把它当做识字的课本。又懂规矩,又长学识。”/p

说到这里,朱元璋将手中的律令一放,瞧着在场的众人说道:“咱可把丑话说在前头,十日之内,把它给咱背熟了。如果有谁丢了,忘了,甚至换酒喝了,我把他一撸到底,给咱养马去!”/p

朱元璋这话虽然说的严厉,可却有深有浅,在场的将领们听到后都是一阵的大笑。/p

朱元璋见此也不生气,跟着大伙儿笑道:“好了好了,咱就先说到这里,下面,请夫人说话!”/p

随着朱元璋说完,众人纷纷看向了朱元璋身边的马秀英。/p

马秀英在众将士当中的名声还是很好的。/p

平日里个人家里有什么大小事,马秀英都会在礼节上照顾到。/p…

给点银钱,帮个忙,都是常有的事。/p

虽然马秀英没有任何的职位,可在大伙儿的心中,却都认这位大帅夫人。/p

如今见马秀英罕见的出现在堂前,也都非常给面子,一个个立马安静下来,等待着马秀英说话。/p

而马秀英也没有太多的废话,直接说道:“各位弟兄,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宝物。”/p

“内眷管理条例,这不仅是给你们,也是通过你们给各位的父母,家眷的。”/p

说完,叫了声台后的丫鬟:“玉儿。”/p

紧接着,那两个丫鬟再次端着一盘盘的文书走了出来。/p

看着丫鬟们一个个往下发文书,马秀英也趁着机会说道:“这份律令当中规定了,军士几岁可婚,婚后如何生活,父母子女如何供养,每月的柴米油盐如何发放,还有,男人出征打仗时,女眷如何留守,男人如果阵亡,遗孤的抚恤标准。”/p

听到马秀英的话,众位将士们纷纷叫好。/p

一是给马秀英面子,二是这东西对他们也确实有好处。/p

可马秀英却说道:“先别急着叫好,这份律令当中还规定了,如果你们这些将帅虐待妻女,她们将如何伸冤告状,如果你们敢抛弃她们,她们将得到怎样的补偿。”/p

在马秀英说这最后两句时,还悄悄偷看了身边的朱元璋一眼,而朱元璋则立马装出一副没看到的样子。/p

“而你们,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和代价。从现在起,义军的所有家眷,由帅府内政司统一管理,而内政司嘛,由我直接掌管。”/p

随着马秀英的话说完,朱元璋带头起身,躬身对着身边的马秀英拱手道:“遵命!”/p

下方的将士们也一个个笑着喊道:“遵命!”/p

夜晚,大帅府后院。/p

朱元璋寝屋内。/p

朱元璋躺坐在自己屋墙上挂着的十骂下,一边看着墙上的字,一边让丫鬟倩儿给他揉着肩。/p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