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吕昶对着身边的朱元璋说道:“禀大王,天下乱,则礼法乱,这礼法一乱,天下必乱。所以,制订历法,统一时辰,乃新朝当务之急呀。”
因为一时的情绪激动,吕昶一口气没喘上来,当场咳嗽起来。
一旁的刘伯温急忙端着一杯茶水给他递了过去。
“吕公,别急,慢慢说。”
喝了口茶后,吕昶继续说道:“再说,中华国土万里,一本皇历从京城送到边疆,得两三个月呀。许多边民,直到开播了,还没有本年度的皇历,臣建议,新朝要立下新的规矩,提前颁发皇历,让全国百姓赶在农时之前,能拿到新朝第一本皇历。”
说到这里,吕昶终于是说完了,年纪不小的他,这精力也着实有限。
在刘伯温的搀扶下,坐了下来。
这时,朱元璋听吕昶说完,便看向了一旁的李善长和刘伯温,示意他们说两句。
见此,一旁的刘伯温则说道:“大王,吕先生所言,臣句句赞同,臣无话可说。”
这时,一旁的李善长则站了起来,说道:“在下以为,既然叫皇历,就意味着先有皇,再有历。新朝皇历,应该在陛下登基开元之后,颁行天下。”
“而且,开元那一天,新朝的第一诏,也应该是皇上的登基诏书。”
“之后,再陆续颁布各种法典律令。包括这部大统历。如果未开国先颁行皇历,恐怕名不正言不顺啊。”
在商议此事之前,朱元璋心中早有计较,如今听李善长这么说,自然是不高兴的,他将手里茶碗中的茶水一倒,说道:“可咱却觉得恰恰相反。”
说到这里,感受着众人看向自己的眼神,朱元璋忙解释道:“你们想,天下百姓一看见这皇历,肯定会大吃一惊。”
“他们会想,这还没开国呢,皇历先下来了,天下肯定是朱元璋的,瞧瞧人家,还没当上皇上呢,先顾上农时了。”
朱元璋将马秀英跟自己说的话,又在众人面前重复了一遍。
这让一旁的刘伯温和吕昶立马露出了笑容。
虽然相比于他们自己所说的那些话,朱元璋这些话比较粗俗,但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
一旁的刘伯温忙说道:“大王明鉴,这正是天下草民们的心思。”
吕昶也是赞同的点点头。
而朱元璋见他们二人支持自己,笑了笑,说道:“立国,就得先正纲纪,正纲纪,咱就从历法开始。”
“如果连日月四季都定不下来,何为天下一统啊?”
“再者,连年战乱,百废待兴,治国以安民为本。欲安民就得先安其心哪,这部大统历就有安定人心之效,咱们呀,赶早不赶晚,立刻开印,颁行天下。”
听到朱元璋的话,众人都明白,这事朱元璋已经定了下来。
就在一旁的李善长还在犹豫之际。
刘伯温却说道:“大王,这么说来,这大统历就成了新朝的第一诏,而大王的登基诏书反而成了第二诏,这可真是乾坤再造,千古未见呐。”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对于这样的事情反而不在乎:“真是千古未见嘛?那咱就让天下人见上一见!”
滁州明王宫外。
大虎率领着几名护卫,朝着明王宫走来。
在门口时,负责职守的大将立马对着走来的大虎拱手见礼道:“虎将军!”
大虎见此,也拱手还了一礼。
随后便从胸前将朱元璋的诏书拿了出来,交给了这名大将,同时问道:“这几天明王陛下怎么样了?”
在来到滁州城后,大虎便听到了有关小明王的事情。
如今这才担忧的问道。
听到大虎的询问,滁州监军立马说道:“昼夜不眠,茶饭不思,连人都瘦了一大圈了。”
不过,大虎却并不会因此而耽搁时间,直接说道:“准备一下,明儿一早我就带陛下去金陵。”
滁州监军立马回道:“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