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急忙追问道:“咱一直担心有些地方的官员们在暗中贪赃枉法,百姓们受了冤屈。按照军涛你说,若不能以此重典震慑,又该如何解决这些事情呢?”
齐衡道:“还是国体。王者,当行王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是侠客该做的事情,而作为皇上,大哥你应该站在全国的视角上思考问题。比如大哥你说的百姓冤屈。”
“你我想问了,都察院是做什么的?”
朱元璋皱眉道:“都察院说到底还是力度有限,无法照应全国啊。”
齐衡道:“那就增设一条百姓上告的途径啊。自古只有官告民,为何不能民告官呢?增设一个专门负责百姓告官的衙门,亦或者通过其它的什么手段来完成这样的效果。”
听着齐衡的话,朱元璋若有所思。
瞧着朱元璋这模样,齐衡也不耽搁,起身道:“皇上,你先想想,臣弟先回去了。”
闻言,朱元璋忙起身要送,却被齐衡拦住了。
此后的三天里。
朱元璋的御书房来人络绎不绝。
同时,御书房内的政令也是不断的传出。
首先就是对杨宪诛杀贪官的事情给了一个答案。
首先,责怪杨宪擅行生杀,私加刑罚。
但考虑到杨宪事出有因,所以从轻处置,但还是罚了三个月的俸禄。
同时告诫天下官员。
这样的回复既免除了各地争相学习的危险,又算是给了他杨宪一个态度。
按照正常的刑罚,这杨宪怎么着也是一个夺官罢职的惩戒,可却只是罚了三个月的俸禄,不痛不痒。…
算是隐含的表明了他朱元璋的态度。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汇聚了许多刑部的官员,在御书房内由他亲自参与,整改大明律有关于惩戒贪官的法令。
同时,还将大明立国之后的所有贪污**,不管是军中还是朝堂衙门中的贪污之事全部汇集成册。
最后,根据这些信息案件,还有法令。
绘制成了【大诰】!
与此同时,还传令天下诸地。
凡有冤屈,民告官者,可头顶大诰,前来京城告御状。
凡过往诸地,衙门官员差役,不得横加阻拦。
凡阻拦者,杀无赦!
算是按照齐衡的话,开通了一个状告冤屈的途径。
虽然他也很想在各地赠办一个衙门,可是没办法,这么一来的开销实在太大。
而且这样的衙门不像官府会处理日常的政务,是必须的。
大动干戈下,太过劳民伤财。
同时,下令都察院,勤派御使前往各地暗中视察。
使反腐之事始终悬挂在所有各地官员的心上。
在官场形成一股反腐倡廉之风。
随着几日的忙碌。
这一条条的政令从御书房内发出。
无论是那刘伯温,还是李善长,都为朱元璋这些决策感到震惊。
大诰给出了全新的处置贪官污吏的惩治办法,增加了惩处力度。
让以后惩处这些贪官时有法可寻。
并且有事件有数据,让人不得不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