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娘家有一内侄女,何不下了帖子将她请来?”
“不好吧,人家清清白白的姑娘,请来做这个……”李纨有点犹豫,虽说是个合适人选,可女子抛头露面去做这种买卖,定然是会被人指指点点的,没得坏了人家姑娘的清白名声……
“那邢家姑娘是个通人情的,且家境一般,若是说好了,她定是会来的,另外,这买卖咱也不能交给外人掌着,不然总免不了再出一个赖家……”
贾蓉正说着,突然就发现听众多了几个,原来惜春、贾宝玉等人已经旁听好一阵了,很不好意思的,贾宝玉对迎春、探春、惜春与贾蓉亲近很是不满,自己才是花丛中心,哪里想到,他一过来,贾蓉反倒不乐意说话了。
“蓉哥儿,你如今可是掉钱眼里了,可见是个禄蠹了。”贾宝玉毫不客气地吐槽,他是个最不爱读书的,对于经商也是批判。
对于这种极品货色,贾蓉只是不卑不亢地说道:“二叔,侄儿如今掌着东府才晓得这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贵重,咱们今日这待客茶,外边就要卖三十两七钱,还有这点心,除开制作费,五两银子一块,还有那栽种的莼菜,外边卖三两银子一斤……”
贾蓉越往后说,贾宝玉的脸便越是白一分。
“二叔再怎么觉得侄儿不该干这事,却也该晓得侄儿管着东府上下几十个人的吃喝嚼用,也该体谅一二才是。”贾蓉说完也不多废话,自顾自地走了,贾惜春便跟了上去,拉着贾蓉说话。
“宝兄弟,这次你可是冤枉蓉哥儿,他如今袭了爵,自然要掌着东府,否则岂能服众?你也该学些人情世故才是。”迎春说道。
“二哥哥,你这次可是说错啦。”探春皱眉看了宝玉一眼,随即也跟了上去。
“宝兄弟,你自去罢,嫂子我也告辞了。”李纨客客气气地起身。
一时间,所有人都给宝玉一句话搅得不打算接着聊下去了,纷纷起身告辞。
宝玉却一脸不忿,自己哪里说错了吗?蓉哥儿如今眼里只剩了钱,却哪里还像个国公府的公子,分明就是个商人!
五天后。
街边的叫卖声、喧哗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一个凉棚搭起来的小摊位,青布垫上三碗酸梅汤,罗愍头戴瓜皮帽、穿着灰马褂,旱烟袋桌沿一敲,皱起眉头:“贾小公子,你说,叫我们搞民间驿传的去送书?还要南北往返?”
“不错,当今天子重文章,两位掌柜,如今的时局,什么人的钱最好赚?读书人!笔墨纸砚,哪样是便宜的?尤其是时文书籍,比消遣的还要好卖。”贾蓉微微一笑:“你们,一个搞驿传,一个开书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不然,大可以合伙。罗掌柜运江南时文、名家诗书,在北方,必定大卖。”
贾蓉也不是凭空揣测的,清朝就有商人这样干,大发横财。
事实上,后人包括当时读书人,或许会简单地认为,古代的商人、农民教育程度低,没啥智商,这就是在侮辱古人和先辈了。
清朝前期,商人已经完全发明了打广告、买一送一、促销等手段。
至于小民的智商?明清时期人民健讼,为了打赢官司,不惜自残诬陷,手段层出不穷,多少知县、知府焦头烂额不胜其烦……读书人,大可不必心存优越感,不知变通,在民间也会吃亏的。
罗愍、沈立春自然知晓其中盈利,但这样还不够,贾蓉如今也是胜券在握道:“两位,若是能使我少年成名,何愁没有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