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结余,也只够还些利息而已。
“你借了高家七十文,每月需还三文,并未规定还清时间,对吧?”陈恪问道。
既然是要来问他们两个,当然是把他们为何铁杆支持高家的原因打听清楚了。
赵根点头称是,道:“是啊,我也攒了五十几文,不到一年就能彻底还清了。”
这七十文还清,等没把高家的恩情消磨干净,他就会又欠上高家的了。
他们若是不用得着高家,高家又怎能控制了他们。
陈恪笑了笑,问道:“你这利息已比四分利都多吧?”
赵根不过是普通人,字都不认识几个,哪能会算什么利与不利的。
陈恪询问,赵根也回答不上来。
赵根无法回答,陈恪这才道:“知晓朝廷规定民间放贷的利息是多少吗?律法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笞四十,以余利计赃,重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
说了律法所规定的内容后,陈恪稍微顿了一下,便道:“你是七十文,每月若是两分利的话,应该是话文,不到一个半文,若是三分利的话,应该是文,也就是两文多点,你现在要还三文,四分利才是文,也就是不到三文,高家让你每月交三文,这可比四分律都多,这可是有违朝廷律法的,是要笞四十的。”
他们听着高家的反对朝廷,可朝廷的优待却远比高家给他们的要高。
赵根不知该说什么,说陈恪所言不对,可也找不出实际证据来。
“我与你们所说的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可从未曾有诓骗你们的意思,你们若不信可尽管再去打听核实,当今陛xia • ti恤百姓,勤政爱民,严惩贪官,见面赋税,为的就是能够造福万民,让普通庶民也能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
也不知道张士诚治下,你们的日子过得如何,反正当今陛下治下,你们的日子绝对是会越来越好过的,别的先不说,就拿惠民药局来看,朝廷从开始投入到现在,已达数万贯之多,其他地方百姓对惠民药局信任,去惠民药局治病者颇多,但很多百姓无法承担医药费用,最后只能赊账。要不就是以工代账,数月下来,朝廷在惠民药局上无任何盈利,全部都是负支出。
我不知道高家是怎么说惠民药局的,你们尽管自己个儿想想,朝廷在没有任何盈利的情况,组建这个惠民药局到底是什么用意。”
老朱对江南之地的这些百姓着实带有了些排斥,但在惠民药局的事情上却是一视同仁,初心也是相同的。
陈恪一番话出言,严贵率先道:“是高家,高家让我们把该交的粮食还交给吴王,等吴王带兵回来,我们凡交过粮食之人就可几代免除赋税。”
用几年交的粮食换区后世子孙几代不用交粮,这的确是极能划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