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一向是反战的,他提出这种要求来,一点儿也不奇怪。对于新任河北路安抚使崔昂挑起与辽人的边境冲突一事,罗素是怒火万丈的,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亲自上了三道折子要求赵琐追究崔昂的责任,只不过都被赵琐给留中了。
赵哲在河北的数年经营,崔昂的连连获胜,让赵琐的底气一下子足了许多。击败辽人,收复幽燕,是大宋每一任皇帝的终极梦想啊,他又何尝能够例外。
正想打个哈哈岔过这件事情,枢密院枢密陈规的声音也响了起来:“官家,河北那边的战事,的确该缓一缓了。”
赵琐不由大奇,要知道罗素与陈规两人一向是针尖对麦芒的,一人赞成,另一人八成便要反对的。而且罗素是坚定的反战派,但陈规却是那种典型的投机派,对于北辽,是属于那种有便宜就要占的家伙,只有在真正打不赢,没机会的情况之下,才会选择蛰伏。
什么时候这两个家伙,居然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了?
赵琐一下子坐直了身子,脑子里不停地响起了警钟之声。
因为今天早些时候,赵哲也明确地表达了河北战事必须停下来的意见。
大宋三个最有影响力的人,在这一件事上,意见是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与他这个官家的意见是相左的。
这让赵琐心惊不已。
东西两府,已经与赵哲勾结到了一起了吗?
但旋即,他又自己否定了这个想法。
如果赵哲真做到了这一点的话,那自己只怕除了下台,再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二位相公,眼下河北战事,于我们而言,却是极有利的,辽人反击无力,正是寻机扩大战果的时候,为什么要停战呢?”赵琐问道。